隔壁争吵声很快就没了, 萧软软和肖卫国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面容上看出了担心。
到了中午过后,李国强和赵芝兰就收拾了东西离开, 而让村里面人诧异是,张婶子却是没有跟着离开。
肖卫国想了想,和萧软软商量道:“要不我去隔壁看看张婶子吧。”
“婶子要强,若是家里头真出了什么事情,也不愿意我们去问, 不如就当什么都不知道, 我想婶子估计心里还能好受点。”萧软软皱起眉头回了一句。
她比较通人情世故,对于这些, 自然是有自己心思和想法,在村子里这段时间,为了肖卫国,她没少跟其他人接触, 基本上把每个人心思,还有那点脾气性格, 都琢磨知道一清二楚了。
村子里其实没有特别坏心眼人, 只是时代背景关系, 有些人不得不去计较一些东西, 毕竟若是不计较,很有可能自己就会吃亏。
这个年代, 大多都是明哲保身,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对别人释放一些善意, 已经很不容易, 因此对每个人想法, 萧软软都能够理解。
设身处地想, 自己也不一定能做得那么好。
就比如,张婶子对她们好,可是她家里头事情,就不是自己能管,就算李国强娶了个难搞媳妇,可不管怎么说,李国强都是张婶子儿子。
听到萧软软话,肖卫国觉得有些道理,便点了点头:“行,我听你。”
张婶子事情告一段落,萧软软时而会关注她,感觉到她比起以前,要落寞了不少,心里叹了口气,却也没有办法,只能有什么事情就尽量帮助张婶子。
两家都是邻居关系,一个村,能帮就多帮一些。
年过完后,很快村子里又开始热闹了起来,知青们回来了,生产队又要开始干活了,肖山杏也开学了,萧软软成了目前村子里最清闲人。
在过年期间,肖卫国几个小干部,收拾了后山路上一块破旧屋子,那一排屋子收拾起来,正好能空出一个大教室来,还有个小办公室。
以后这里就是萧软软教书地方。
目前老师就只有她一个,开学时间也在三天后,不过村子里到了年纪孩子,都没有来报名,倒不是他们不想读书,而是家长们一听,是和再教育孩子一块读书,怕引火上身,就不愿意了。
萧软软拿到了名单,一共有五十个孩子,最小只有六岁,最大已经有十二三岁了,有些读过两年书,而有些是从来没接触到过。
看着这个名单,萧软软去了村支部,找了村长。
见到萧软软来,村长热情很,给人倒了一杯茶,乐呵呵叫人坐下来,笑着道:“是有啥问题么,直接和叔说,能做到叔一定给你办到。”
“是这样,现在来读书年纪都不一样,就在一个教室里,目前也只有我一个老师,进来书本,上面是打算从哪个年龄阶段开始?”萧软软提出了自己疑问。
听到萧软软是为了教学资料来,村长思索了一番后,沉吟道:“就从低年级开始教起,就当是给这些年纪大重新巩固一下知识。”
要不然话,进一些高深,年纪小就听不懂了,这只能委屈年纪大孩子。
这个和萧软软想一样,她点点头,如今师资只有她一个,教学地点也只有一个教室,这年纪不一样孩子们,在一个教室里读书,本身就是不对,可是没办法,上面能同意拨款让孩子们读书,已经算是很为他们着想了。
村长又道:“其实这个事情,你也不用太操心,来读书都是一些成分差,你不需要太用心,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
这些成分不好孩子,就算学习成绩异常优秀,也是没办法上大学,谁让他们家里面成分差呢。
之所以办这个学校,只是想要让这些孩子有个去处,再教育人,基本上都是一些教授,工程师之类,他们每天干农活就累不行,再加上照顾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