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这个人真的可以称的上是一代奇才。
文能治理天下,武能安/邦定/国。
当然了,这个武指的不是他的功夫有多好而是他在战争上的才能。与那种只能在口头上夸夸其谈的人不同,范仲淹是一个真正的狠人。
在戍边西北的这大半年中,他不但积极修建各种防御工事,更重要的是他还动手改革了军队的旧制,采用了“精兵.强兵”的路线。这极大缩减了宋军的臃肿,使其行动力大曾。除此之外他还慧眼识珠的提拔了许多年轻的杰出将领,像狄青、郭逵、种世衡等都是这个时候破格提拔起来的。而也就是因为其前期充足的准备,所以当李元昊率领所谓的十万大军攻宋时,迎接他的不是节节胜利,而是迎头一击。
两国在边境处交手,宋军取得了小胜。
再之后,战争的情形就一直对大宋有利,八月,范仲淹派兵夺回因上次的三口川战败而失去的金明寨和万安城。九月,范仲淹遣将军任福破白豹城,迫使入侵陕西的西夏军撤兵,十月,又派狄青攻取芦子平、种世衡攻破青涧城。十一月,遣朱观等袭破西夏洪州界郭壁等十余寨。【注1】
可以说在宋夏两国第二次交锋的前半程,素来在军事上孱弱的大宋居然出乎意料的取得了梦幻般的开局。消息传到汴京,别人且不说,作为大宋的主人,赵祯简直是快乐的不得了,那些天他几乎连做梦都能笑出声来,但有一句话老话说得好,人不能太高兴,否则就容易飘。
赵祯就有点这个意思,特别是他的周边有一群人不停捧着、鼓动着,让他飘的时候。
是的!
眼看宋军节节胜利,这些人居然萌生了乘胜追击.反攻西夏的想法。
这是一个多么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李元昊已经几乎把所有的兵力都带出来了,那么现在作为大本营的老巢,定然是最虚弱的时候,如果能在这个时候成功“推家”,那不直接就是一劳永逸,建立千秋之功了?
一战而灭西夏。
这个诱惑对于赵祯来讲不可谓不大了。
但是这个听起来就无比美妙的提议,却遭到了正在前线御敌的范仲淹极强烈的反对。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一,别看现在西夏节节败退,情形看似不妙,但实际上李元昊手中最精锐的那几万骑兵根本没怎么伤筋动骨。二,咱们现在采取的路线是消耗防御战为主,小规模出击为辅。西夏国力微弱,只要把他们拖进战争的泥潭中,时间一长,他们自己就受不住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官家!稳住!别浪!
范仲淹的反对,显然给赵祯火热热的脑袋上浇上了一盆冷水。
于是,这一日,他就一脸烦恼的来到了正阳宫。
“依皇后看,朕应该听谁的?”
曹恩英闻言便斩钉截铁地说道:“当然是应该听范公的。皇上难道不明白,什么叫做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曹恩英表示,没有比身处第一线的人更能察觉出战时的真正情况,您应该听范仲淹的,而不是朝堂上那些只会叫嚣着灭夏屠辽的脑残们。
赵祯听了这些话,脸色下一子就变得黑沉了起来,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无声的坐了坐后,就站起身头也不回的离开了。看着那人渐渐消失掉的背影,曹恩英眯了眯眼睛。她知道赵祯现在是有点“昏头”的状态了。
作为一个皇帝,他实在是太想要证明自己了。而眼下又出了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自然心动。不过有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强烈阻拦着,他应该能听吧!
曹恩英捂着自己的心口,皱着眉头,不知道为什么她总觉得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事实上,她的确是忘记了一个及其重要的“搅屎棍”那就是——韩琦。
与范仲淹不同,韩琦这个大“愤青”是典型的主攻派,战争的顺利,让他觉得区区李元昊也不过如此,于是这个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