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那么客气。
王子腾的脸色一阵青白变幻,倒也没说出什么来,转身去寻史家人化解误会去了。他刚回京,如何也不能同史家交恶,史家兄弟与他同属武将队列,关系人脉自然比离京多年的他宽广深厚,于他日后仕途自是一大助力。
兴许是王子腾的诚意够厚,态度够好,史家兄弟一改之前的冷脸以对,同王子腾相谈甚欢起来,还亲热地向王子腾科普起当前朝堂的形式。
贾政一直暗中关注着王子腾几人,自然明白史家兄弟为何态度转变如此之快,并对此嗤之以鼻。气味相投的人很容易相互吸引,产生共鸣,好像年少时他们就很有话聊,关系更是处的不错。
史家那两个善钻营的兄弟,贾政从来不屑与之为伍,更不喜他们的性子和行事风格,因此平日往来也并不密切,只碍于贾母面子,维持着较平淡的亲戚情分。
自从贾家出了位皇后,史家那兄弟俩就如同扯不掉的狗皮膏药一样扒上来,三天两头的来看贾母,各种嘘寒问暖,联络感情。
巴结讨好的嘴脸真是难看的可以。
贾政意兴阑珊,走了个礼节性的过场,又叮嘱王氏别累着早些回府,就先走了。
有那个闲工夫,还不如好好想想再给闺女添点什么嫁妆的好。
前些日子,他手下的商队从南海那边运回了两株一人多高的红珊瑚树,鸽子血一样的红,莹润光泽,算得上难得一见的珍宝。
贾政让工匠将其做成两棵珊瑚树盆景,大些的送进宫给了贾琼,稍小的一棵放入了贾玥的嫁妆里。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事儿贾政私底下悄悄做的,府里也只少数几人知道,毕竟儿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谁知道他们小夫妻会不会再有别的想法。
他嫌烦,怕麻烦,干脆就瞒着了。
皇后收到这份难得的珍宝,欣喜非常,命人将其摆放在坤宁宫的大殿里,每日前来请安的嫔妃们一眼就能看到,一些眼皮子浅的嫉妒的眼睛发红,一段时间里,后宫的瓷器更换频率高了许多。
皇后趁机定了后宫器皿耗损制度,超出份例的部分自负盈亏,后宫里那股子歪风邪气这才慢慢地沉了下去。
出了国孝,沉寂了一年的京城变得格外热闹,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贫民百姓,送迎嫁娶忙的不亦乐乎,若恰逢黄道吉日,大街小巷中总能遇见吹吹打打喜庆欢快的迎亲队伍,有些迎亲队伍迎面遭遇,交汇的当口,各自队伍的喜乐声高涨八度,颇有几分一较高下的劲头,给围观看热闹的百姓提供了许多茶余饭后的笑点。
八月初二,天气晴好,碧空如洗,前一晚的大雨将整个世界刷洗的一干二净,就连廊下花圃中的芭蕉叶也变得格外青翠欲滴。
大雍朝清月县主出嫁,内务府按照品级为贾玥备了一份嫁妆和仪仗,连同贾家准备的嫁妆一起,浩浩荡荡地于成亲前一日送往柳府。
大婚当日,当朝太子徒琰亲临柳家,并带去了帝后的祝福和贺礼,给清月县主做足了面子,也顺带着有几分撑腰的意思。
柳家的长辈亲朋们个个眼露艳羡,恨不能这等好事发生在自家身上,心里纷纷暗骂柳湘莲走了狗屎运,面上却笑得犹如一朵花。
最后一个女儿也嫁人了,贾政突然有了中无事一身轻的感觉,自在惬意的很。
天气闷热,贾母的胃口越发不好,岁数大了,又不敢肆意地用冰吹凉风,日子过得格外艰难,不长日子,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了下来。
贾政心里火急火燎,想尽一切办法想让贾母多吃些东西,但效果都美多好。
最后贾政干脆带着老娘和媳妇去青寨村的宅子避暑去了,那里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本就阴凉舒适。换个环境,换个心情,也许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果然,一段时间过后,贾母的情况渐渐好转,连精神头也足了几分,偶尔还能由贾政夫妻俩搀扶着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