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爷书房那口压箱底的书柜里翻出了一个孤本。那上面有记载说:男子弱冠之前不宜过早遗失精血,有一滴精十滴血一说,失的越多越影响寿数。我本来身体底子就弱,若是再过早地失了精血,可不就得影响了寿数。儿子还想无病无灾地活个七八十岁好好孝顺您呢,可不能因小失大,本末倒置喽。”
贾史氏脸沉似水,其实心里已经信了大半。她曾旁敲侧击探过太医的话,政儿这孱弱的身子骨将来是否会不利于子嗣的延续,太医当时一脸为难说的模棱两可,也没个准信,害她到现在还提心吊胆不安心呐。
“这可如何是好?若果真如此的话,那你要等到何时才能绵延子嗣。你自个儿就不着急?你大哥可都有嫡长子了。”
“母亲,儿子才多大,不急的。与其生下来体弱多病难养活,还不如等年岁大些,身子调养的更健壮些再生育。父母年岁小,身子尚未长成,生的孩子也多半体不康健,容易早夭。这一点那孤本上也有提到。母亲您可以想一想,京城里您知道的那些人家这样的事情多不多,又有几家在长子之前没有折过孩子的?”
贾史氏陷入沉思,过了一会说:“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如此。就是我当年生你大哥时也已经快十九了,你大哥落地就与别的孩子不同,白白净净足有八斤重,身子骨强壮的很,自小到大就没怎么生过病。张氏生瑚哥儿时也老大不小了,瑚哥儿虽说早产,体格子却也是健壮的,东府你敬大嫂子怀珍儿也是如此。哎!先人的经验总还是有些道理的……”
感慨了一会又说:“你媳妇儿那身板子不行,太瘦了,得好好养养,等回头吩咐大厨房每日给她炖一盅滋补汤品,先养胖些再说。总不能日后亏了我的宝贝孙子,那我可饶不了她。”
贾政立马谄媚地上前恭维道:“哎呀,母亲对儿媳妇可真好,摊上您这么个好婆婆是她的福气,上辈子指不定拜了多少佛,烧了多少香求来的呢。儿子这辈子有您为母亲,更是积了几辈子德才修来这一世的福报。”
贾史氏拿食指点了点贾政脑门,笑骂道:“你个猴儿,就会哄我开心。既然你自个儿心里有了章程,我就不多操那个心了。你媳妇儿那你要好好同她说道说道,别再存了别的心思为好。”
话音刚落,又有些犹豫的说:“是不是得先问过太医才稳妥?我这悬着的心还是不落地。”在她心里太医是神圣伟大的,总感觉经太医之口说出的话才具有权威性。
“行,儿子回头就去请个精通这方面的太医来。”
为了彻底安抚贾史氏,太医请就请吧,反正他说的这些道理又不是胡编乱造来的,都是经过无数人验证,有着深厚的理论依据。就算是太医,也说不出有什么不对来。
……
音遥回了玉兰居,将院子里所有的丫鬟婆子都集合到院子里。她陪嫁的人数并不算多,大丫鬟玉珠玉盘玉碗玉碟四人,二等丫鬟芳菲芳华二人,无等丫鬟妩儿媚儿两人,擅长江南菜色的掌勺婆子一个,还有几房下人均在外面经营打理着她的庄子铺面。
她身边的奶嬷嬷被她留在南边没带回京。一则是因不忍让其与家人长期分离,再则她很不耐烦身边总有个唠叨不停地人,从早到晚不停地挑毛病,不是这不行,就是那不许,这一点是她最无法忍受的事,她绝不想成为奶嬷嬷嘴里那种三从四德熏陶下的典型范例。
贾政这边人员更少,看着那小猫三两只,音遥抽抽嘴角,都不知该说她夫君无欲无求呢还是喜好奇特。
总管卫嬷嬷,小厮保全,两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一脸的稚气未脱,四个膀大腰圆的粗使婆子,灶上两个掌勺婆子,两个干杂活的粗使丫鬟。
其实要按贾政来说,这人已经不少了。十几个人打理一个院子,就伺候他一个主子,很奢侈了。要不是她娘说啥不同意,这些人至少还能坎下一半去。
在这个世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