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下勤奋读书,渐渐有了才名。
家里人希望余范能做个官儿,也好惠及家里。但余范感慨世道昏暗、官场浑浊,又自觉自己不是能做好官的人,所以并没有在仕途上使劲儿(虽然就算使劲儿了可能也没什么用),只一心向学。如今大约四十岁,平素只在家读书、开私学教学生,却被推为长城县本地头一个大儒。
他的面子在三吴吃不开,甚至吴兴郡内也不过了了,但
在长城县,上上下下给他尊重的。别说是寒门子弟了,有一些豪强人家的孩子也送去他那里读书...不管是什么时代,当家的再富豪,对老师总是恭敬的。
余范和一般‘脱离群众’的读书人不同,他出身于小地主家庭,少时也自己下田耕种过,对于民生疾苦有亲身体会。所以一惯没有架子,如果见到老百姓受豪强地主侵害,会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老百姓。
刘金刚之所以能开口说这个话,一方面是余范的性情如此,上门求助他肯定会帮。另一个也是刘家和余范家有些关系,余范的夫人姓刘,是刘金刚一个堂兄的女儿。逢年过节也曾登门过,不比别人差着老远!
想到李小三那样的好年轻人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没了,刘金刚抹了一把脸:“这先不说了,先去李家看看...李小三的尸首抬回来了吗?”
大家一行去到李家...李家情况不太好,李小三虽然不是家中独子,但他上面有个老母,上头有出嫁的姐姐,下面有两个未嫁的妹妹。唯一的兄弟是个比他小三岁的哑巴,虽然哑巴不耽误做事儿,但终究是个缺陷,若不是有李小三这个壮小伙撑着家里,靠着这个弟弟,肯定是要被人欺负的!
有人低声道:“金氏她娘早早就来了,说不得过几日小三哥下了葬,就要被接走了。”
李小三还有一个新婚妻子金氏,两人成亲才半年...此时日子难过,再者礼法也还不到僵化的程度。别说是小门小户了,就是高门大户里的妇人,死了丈夫之后再嫁也不少见。比如许盈的母亲杨氏,其实就是再嫁了的。
所以也没人说金氏再嫁不行,只要中间隔个一年半载的,也算是面上过得去了。金氏又还没和李小三生过孩子,没有‘拖油瓶’的可能,这样的女人在此时根本不用愁嫁——然而话是这么说,在场的男人却不一定会觉得心里舒服。说这话,多少是在替李小三可惜!活着的时候自然有老婆,死了之后老婆就是别人的了!
可怜可叹呐!
这自然是时人物化女性才有的想法,但此时就是这种观念,倒也寻常。
见李母趴在儿子的尸首上哭的伤心,李家前前后后透着一股子衰败,刘金刚尤其不忍心。他是个
有责任心的人,他们这一伙人聚集起来是他起的,如今李小三出了这样的事,虽然不是他的错,但他心里依旧有愧。想拿点儿什么帮帮李家,却发现自己出来的匆忙没带钱。
想回去拿钱拿东西,但想到自家刚刚被烧的两间屋子,又想到家中的境况——或许比穷困潦倒的贫户强一些,但强的也有限!他是想帮助李家,但自家哪里有那个余力?就算他咬咬牙,可以自家苦些,那两个弟弟家呢?
三兄弟还没分家,他这个大哥是大家长没错,但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更需要照顾两个弟弟的想法。
想了一会儿,他没拿钱拿东西去李家,而是让妻子蒸一笼蒸饼,又将过年时的腊肉拿了一条(此时过年时能做腊肉的人家也就是殷实人家了,而过年时做的腊肉往往要计划着吃一年,现在年中还不到,自然拿得出腊肉)。
蒸饼用竹提笼装了,腊肉洗洗涮涮一番,穿了麻绳也充作礼物。带着这些,他就去了余家——一开始他只打算请余范帮忙想个法子,应付如今暗中出货受阻的事情。但如今,他希望能给李小三一个‘公道’。
他没有余力帮助生者,实在无法再看着死者‘死不瞑目’...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