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为了闻宸舌战群儒,但那一回王洋告病躲了去。
王洋是个不错的好官,但与以往忠于皇帝的官不同,他忠的是这天下的百姓,是自己心中的造福于民。
所以,明知道从正统上来说,该坐上皇位的是天和帝之子闻宸,但王洋还是选择了年轻力壮的新帝。
当然,现如今在朝堂上最为反对新帝扶植母族的,也是王洋。因为他的出发点从来都不是让上位者高兴,而是让百姓高兴。
对于这位大佬,池宁的情绪一直都挺复杂的。他知道他们应该算是利益的对立面,但……
想到自己食不果腹、只能净身入宫的幼年,他总是忍不住想,若那个年景遇到的是王洋这样的首辅,自己大概就不用进宫了吧。
王洋在池宁看他的时候,也在打量着这位传说中的临公公。他没在无为殿上一堵池宁少年意气的现场,但只凭想象就觉得张太监是个会教徒弟的。他的想法和池宁差不多,立场不同,可欣赏还是有的。
也因此,哪怕知道钱小玉只是拿池宁作伐子在挤兑马文,但王洋还是愿意顺着钱小玉的话,夸上池宁一句:“临公公确实年少有为,未来可期。”
得王洋的赞叹,可不只是被夸了这么简单,是有很实际上的好处的。
也就是池宁的名声要上涨了。
不出明天,满雍畿城的都会知道,王洋很好看东厂的临公公。别人这么说一个年纪轻轻就手握大权的太监,那是谄媚;但王洋开口,就只是一种期许了。
钱小玉这个寿宴,池宁来的可太值了。
原君也觉得来的很值,戏台上的《牡丹亭》给了他不少的灵感,他问池宁:【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就是你们人类的爱情吗?】
【不不不,】池宁疯狂摆手,觉得这是只属于文人的神经病爱情观,【什么情之所至,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听听,这像是人话吗?怎么,没了爱情就要死要活的?快别搞笑了好吗?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离不开谁的,只有你自己,最可靠。】
原君:【???】咱俩到底谁才是更加感性一点的人类?
池宁嗑着瓜子,表面上一副谦逊又低调的美好模样,陪在一边听钱小玉、王洋等大佬过招,实则内心里小剧场叭叭的一刻也没停:【什么是爱情?不过男的女的逢场作戏。两人都入戏,那就是一辈子;只有一人入戏,那就注定会是个悲剧;两人都没入戏,折腾的就是别人了。】
原君:【那你还希望闻怀古拥有爱情?】
池宁理不直气也壮:【对啊,我自己还不是个好人呢,但也不耽误我希望全天下都是好人啊。】
不管是和好人当朋友还是当敌人,都能放心啊。而如果全世界就他一个坏人,还不是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想就快乐。
同理可证,池宁不相信爱情,但不代表他不希望被人拥有。
原君被噎了半天,池宁这人真的挺矛盾的。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从《牡丹亭》里得到的灵感。
当天晚上,池宁回去就做起了梦。
梦里……
好像回到了他第一次对“爱情”这种东西失望的时候。
那年池宁还在内书堂读书,钱小玉已经当上了内书堂的掌司,却因为肃帝驾崩、改革被迫中止,而成为了失去梦想的咸鱼;池宁的二师兄仙仙则成为了司礼监最年轻的学长。
是年,恰逢番邦入京朝贺,番邦遣启学子、国子监众生以及内书堂的学长们,因此而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交流学习。三方各派九人,组成一个二十七人的临时班,学习一样的内容,参加一样的考试,以此为赛,为国而战。
别问为什么内书堂也能卷入其中,问就是天和帝的锅。他当时刚登基不久,对宦官的依赖达到了历史最高,因为喜欢兰阶庭,很是愿意给司礼监更多的脸面。
按理来说,这种三方大比,上的肯定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