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八月十五,天气正清爽, 又还在中秋节小长假中, 宋时便广发请柬, 请人到渤海经济园中参观游览。
不仅给本地官员、名士、书生, 也给花大价钱投资他们周边土地, 还有意投资他们经济园的大户发了请柬。
那请柬也做得极有心思, 用的工业园自造的硬挺厚实的大红笺纸,对折起来, 正面题了名字、地点、时日。再将请帖掀开来时, 里面却随着手势竖起一片涂绘成楼阁园林之象的纸雕, 精巧细致, 栩栩如生。
得着帖子的人就跟捧了名家画作一般得意欢喜, 拉着亲朋好友炫耀:
难怪宋三元名重天下, 难怪他与桓御史能弄出这么多前所未闻的神仙物件儿——天下间用帖儿的何止千万, 哪曾见人做过这么精致的请柬?
人家对他们这小地方的县官/儒生/商人都肯下这样的心思,难怪给桓大人寄个相思就能寄出鸳鸯尺、迷彩神这样的神器, 要管民生就能管出亩产四百斤的佳禾呢……
他们将这请柬连同递请柬的两人一道夸出了花样儿, 夸得亲朋好友羡慕不已, 求着他们要一道儿去“参观”。
哪怕别处不许看,叫他们进了园子,远远看那两位大人一眼就够了!
参观经济园的日子订在八月初三,一大清早便扶老携幼、拖儿带女,一车车、一排排地往经济园参观。
送出去的请帖不过数十份,来的人何止几百口。再加上仆役、车马, 换个小点儿的地方都接待不开。
幸而这经济园没有别的,就是地方大。宋桓两位大人又是常办大型活动的,这几百人进来也不过是个汉中学院早操的规模,安排起来也是轻轻松松。
那些原本还觉着自己带了太多人来蹭游,担心主人家不乐,或是安排不开的客人,到了经济园门口却彻底放下了心。
经济园大门敞开,隔出一半儿的车道专供他们这些客人走。园门外有两位大人家的管事家人相迎,见了那长得不见尽头的车队也丝毫不见为难,笑吟吟地收下名刺,安慰众位游客:
两位大人早猜着来的人多,着安排客人在风景最佳的观海园中略作休息,然后再到本地未有的新工坊内外参观。
管事们一头说明观览事宜,一头唤小厮来引车马进门,顺着宽敞的车道去一二期工程交界的小花园休息。
园区占地面积广,这段路也有一二里长,道旁栽满苍松翠柏,杨柳榆桦。高高低低的烟囱与厂房掩映在苍翠或苍黄的树影间,众人在车马上看着,竟有几分游赏园林之趣。
到“观海园”外,众人下了车,随引路的家人进园,所见的景致就更秀美怡人。
园内外围栏、游廊等处,都爬着月季、蔷薇花墙,恹恹欲凋的叶墙中间杂着数朵或半开或将谢,却依然丰腴美艳的粉红月季。沿着园墙栽有桃李海棠之属,花期虽过,却有弱枝婆娑。园内只有两车道宽的花砖小道两旁有矮栏杆围的花圃,外层种着成排冬青,内中护着连片的菊花、月季,叶翠花浓,一派秋色迎人。
园中立着一座假山,有清泉汩汩从石缝中涌出,流到假山脚下的池子里,只进不出,却总不见满溢。山脚下有一块迎面磨得极平的大石,雕着“观海听涛”四个大字,用朱砂深深染成红色。
花圃、小路间原散着几套石桌石椅,桌上竟有雕着棋盘的,楚河汉界分明,正合他们读书人的趣味。路边又排着许多竹、木、藤制的圆桌绣凳,有的摆在树荫下,有的在花池边,有的临着假山飞瀑,任人选择。
众人各拣了喜欢的位置,与亲友一道欣欣然落座。园里早有服侍的人端上茶水点心,茶是今秋新熏的桂花茶,倒出来便是一股桂花香沁人心脾。
赶了一早晨路的客人们为之精神一振,喝几口清茶提神,便在这园中说话、赏景,等候新的客人与主人到来。
等到本地符县令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