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卖衣裳这种事, 第一回尝到了甜头, 再来一次就比较容易了。(m..)
节目结算完后没多久,王中华他们就兴致勃勃地准备开始再次南下之行,打算进更多的货回来, 抓住时机赚上一笔。
不然等到以后大家伙反应过来都跟从倒腾的时候, 估计就没现在这么大的赚头了。
毕竟物以稀为贵嘛。
秉着这个道理, 王中华没有多休息几天就开始筹措下一趟去广州的行程计划。
因为上一次赚的相对来说不算少, 几乎是空手套白狼地挣了一千多块。
零头给他们几个兄弟分了养家, 剩下的一千块则没动, 准备拿来做第二趟进货的货款, 到时回来赚更多的利润。
念着钱宝芳家借钱的恩情,王中华专门过来吱了一声, 问她还要不要带货。
钱宝芳立马点头,有钱干嘛不赚。
得知他们备了一千块的货款,她也拿出一千块出来, 带同他们一样的货就行。
当然, 字据还是要立的。
因为双方都合作过一次,见证了彼此的诚意和信誉了, 所以这次的见证人只叫了卫斯年一个, 没让他特地再去拉中年干部过来。
新的字据上甲乙方想必上回掉了个儿, 甲方变成了王中华,乙方是钱宝芳。
前者收取后者一千块货款帮忙从南方带货,回来后利润三七分,也即是王中华三, 钱宝芳七。
本来王中华想着还跟上一次的那样二八就成,但钱宝芳不想因此让两方人闹起隔阂,毕竟这回和上次不同。
上次是钱宝芳借给他们钱,让对方帮自己带货也算应当。
但这回就不一样了,出钱和出力的谁功劳最大闹不清,利益分不匀,难免会让人心生不满。
钱宝芳不想考验人心,更别提当时借钱的那点恩情。
如果她只知使唤人家却不给于同等的酬劳的话,再多的情分早晚也会消耗干净。
所以第二趟带货,协议上她定的是给对方三成,若是以后有第三趟就定四六,第四趟定五五开,几次下来差不多能让王中华他们将首次资助的恩情还完了。
之后他们就两不相欠啦,到时钱宝芳估摸着也不用对方再帮忙带货了,自有方便进货的途径开拓出来。
等到王中华一行人出发后,钱宝芳这边也忙开了。
煎饼摊仍然是钱妈在管着,已经不再需要她多看顾,钱爸的水果零食摊生意也渐渐趋于稳定,更不用她操心。
而钱宝芳忙碌的却正是她所要‘开拓’的进货源问题,为此早已做了点准备。
当时在摆摊开卖那批衣裳之前,她其实提前各留了一份样本收了起来,之前一直忙着卖货盘账分钱没来得及运作。
这会儿有了闲暇时间,当然是赶紧行动了。
钱宝芳趁卫斯年过来找他的机会,拿出那几件留下的衣裳给他,问道,“咱们县城的制衣厂不是已经开始生产了吗,你瞧瞧这些个款式能不能做出来?”能出来的话,她就不用再找人帮忙带货了。
相应的,分出的那几成利润,怎么着也能足够支付县城制衣厂的出厂价,甚至远远高于后者。
这么一来,钱宝芳除了不用再麻烦王中华他们,还能节省更多的成本,在前期赚取更高的利润,后期也有可讲价的生存空间,简直一举多得。
既然身边就有这么个便利,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呢。
她老早就盯上有这样的念头了。
反正现在也没什么版权不版权的问题,仿照着新潮的款式做出来,只要好看就不怕卖不出去。
“这想法不错。”卫斯年点头肯定,接过衣裳样本决定帮她去试试。
想来应该是没什么困难的,毕竟制衣厂车间里可是花大价钱请了不少老师傅过来,照着现成的衣裳做出一样的款式来应当不难。
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