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见到这般女子,如此不将礼教、世俗放在眼里。但凡姜瑶昨日哭哭啼啼、百般伤心,她都不会如此。
而将这样一个不将礼教世俗放在眼里的小娘子放府里,她实是怕她接下来再做些什么,毁了一府的名声。
“不成,还是嫁了她去,高门是攀不得了,免得以后此事泄露,我们护她不住,不若找个家世普通的,万一事发,我等还弹压得住…”长公主扶着额,“正好,阿栩不是要办春日宴?”
“把她带去。”
“对了,”不知想起什么,长公主抬起头,“大郎、三郎,你们都离她远些。还有二郎…”
长公主忽而想起昨日满春堂下,那两人交错而过的一幕。
她心一跳,旋即立马否定了这想法。
只嗤之以鼻地想:
她可真是着了魔了。
二郎这样的性子,如何会看得上这等朝三暮四、心智不坚的女子。,
姜瑶却并不觉得这是什么耐心。
左不过是怕那小娃娃醒来吵闹罢了。
等一切理完,便指了指外间,一行人轻巧地过去。
—
外间因着雨,天空还阴沉。
一盏琉璃花灯点亮。
姜瑶坐在酸枝木如意纹桌边,手支着下颔,等青雀提朝食过来。
她不知想到什么,有些微微出神。
红玉一眼,又一眼地看她。
眸光总是忍不住落到姜瑶那半敞着未系的脖颈,原先那纤纤惹人的细颈经过一夜的发酵,显得越发紫胀了,有种狰狞可怖。
不必去看都知晓她经受了什么样的催折,也不禁叫人猜测起那掳她之人的硬心肠。
这样的女儿家,放在寻常人家,恐怕要寻死觅活地上吊了。
便不上吊,恐也要以泪洗面,终身愁苦。
可面前人却仿佛根本不受影响似的,只略略有些恍神。
红玉一边咋舌于姜瑶的“不知耻”,一边又有些羡慕于她的自在,连她也说不明白,到底哪些多些。
正散乱着思绪,却听一道清又软的声音传来:“红玉,你知不知道,长安城里有哪位贵人,眼睛下面有疤?”
红玉低头,就见桌边那小娘子半仰着头,那双眼清澈得见底,她还在对她比划:“那道疤不长,大概这样。”
红玉愣了下,才回答:“婢子不记得,不过,若哪位小娘子眼下有疤的话,怕是不愿出门。”
对方一怔,补充道:“是位郎君。”
红玉:……
她忽而有些无奈。
对方却似感觉到了她的意思,面上那点气就出来:“不是那种郎君!”
两人对了一眼,忽而都笑出来。
红玉笑自己居然被带得这般荒谬,竟敢这般大胆,可不知为什么,待在现在的姜大娘子身边,她总是有些过分放松。
她整整面色,认真想了想,还是摇头。
于是,那小娘子便像泄了气,趴在桌上:“这样啊,难道我得去春日宴?”
“什么宴?”
红玉没听明白。
小娘子便挥挥她瓷白的小手:“没什么,跟你没关系。”
“罢了,”她直起身子,面上忽而又带起精神气起来,“你去催催青雀,朝食都带哪儿去了,怎么还没来?”
“是。”
红玉莞尔,转身出去找青雀。
才走到廊下,就见正院的连翘打了把伞,顺着红木游廊进来,身后还跟了个婢子模样的人。
那人披着蓑衣,脑袋正好被连翘的伞遮了,只隐约见手中捧着个大匣子。
红玉只看了一眼,便热情地迎过去:“连娘子,怎么这时间过来了?”
连翘正气不太顺呢,她本来在正院呆得好好的,看着大郎君和三郎君、四郎君来夫人那请安,却被突然打发来秋桐院送人,见红玉过来,立马哼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