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以改代赈,两难自解”的新任杭州知府高翰文,刚刚到任杭州就遭遇了两次民变,他赫然发现所谓的两难自解,竟然是个两方都不愿意的伪命题。
作为百姓自然不愿意卖田了,土地是百姓的根本,就算是卖田换来了今天的粮食,以后也会饿死。
更何况这一次的浙江水患,不仅仅是天灾,更是前任杭州知府的人祸呢?
杭州府的百姓早就传开了,既然是官府为了改稻为桑淹了他们的田,现在又为了改稻为桑要让大户抢夺他们的田,那还不如干脆的造反抢粮好了。
高翰文寄希望购田的大户也不愿意,今年整个江浙雨水不断,粮食价格不断地上涨,要用粮食来换田,甚至要比直接买田的市场价格都要高。
而且官府让你买田,还要承担改稻为桑的后续费用,比如需要统一在官府手上购买桑苗,价格又是比市场上的桑苗高。
这些大户也不是傻子,今年眼看着都八月份了,到了明年春天才能养蚕收丝,现在买田根本就是亏本的。
从来就不存在什么两难自解,在这场交易中,肥了的只有高价兜售桑苗的官府,提前得到消息在浙江兜售粮食的粮商。
这下子高翰文也急了,改稻为桑推行不下去,自己这个杭州知府的乌纱帽也要没了。
等到了九月份,祸不单行,江浙大雨,这一次不仅仅杭州府闹水灾,整个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杭州、嘉兴、湖州七府大水为灾,平地水深数尺,累月不退。
这场大水灾彻底让高翰文的以改代赈计划破产,改稻为桑立刻成为激烈的政治斗争。
京师言官林润上书弹劾严党核心鄢懋卿,翻出他在福建清军时候的旧账,弹劾他贪污受贿,皇帝留中不发。
紧接着严党也开始弹劾南京户部左右侍郎,方望海和赵贞吉,说他们不出粮食救援浙江,故意拖延改稻为桑国策。
结果赵贞吉被清流力保,明明不负责南直隶粮道事务的方望海反而被处罚,不仅仅罚俸三个月,连执掌南直隶钞关厅的权利也被分给了赵贞吉。
气的方望海干脆告病,直接在南京户部街的府邸中养病去了。
在浙江,淳安知县海瑞也因为拒不执行改稻为桑,而被调任江西兴国县知县。
以浙江为棋盘,清流和严党的激烈争斗,让曾经繁华的杭州府饿殍遍野。
就连杭州府本地一些大户都吃不上饭。
只有那些早就得到消息,囤积了足够粮食的外地商人,在杭州府大肆低价购买良田,吞并土地。
就在海瑞含恨离开浙江的时候,正在福建兴化抗倭的戚继光,也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自从合作愉快的上级谭纶调离了福建之后,戚继光在福建抗倭就陷入到了泥潭中。
在俞大猷入狱之前,戚继光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练兵作战,报效大明就好了,他作为一个武将,自然也没有太多的想法。
但是俞大猷的事情给他戚继光巨大的精神冲击,作为俞大猷的战友,他自然清楚俞大猷到底在抗倭这件事上倾注了多少的心血。
可结果是俞大猷被胡宗宪如同弃子一样舍弃,来了一套弃卒保车,戚继光这才明白,他们这些带兵打仗的,在文官眼中不过是一枚棋子罢了。
立下再大的功劳,也不过是大一点的棋子,需要舍弃的时候他们自然不会手软。
戚继光从此开始谨言慎行,他调入谭纶麾下之后,也努力的和谭纶打好关系,两人也算是配合默契,在福建打开了局面,打了两场胜仗。
可是随着谭纶调任浙江,这份默契的平衡再次被打破,留在福建抗倭的戚继光,再次感受到了多方掣肘。
除了倭寇多次进犯兴化府之外,广东张琏的起义也在威胁整个闽南地区。
张琏,是广东饶平县乌石村人,因为在宗族中摊派劳役的时候觉得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