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试成绩不出意料,一行五人皆顺利上榜,获得了接下来参加府试的资格。
没有意外的话,府试时间大概在四月份,按朝廷规定,童试中途不得更换作保廪生,换而言之,两个月后王临五人若是参加府试,谢拾还得再次出面替他们作保。
不过府试就在府城举行,作为府学生员,到时候去一趟考场只是顺手而为之事。
于是,他们就这样达成约定。
“——今年四月,府城再会!”
一行人就此分别,王临五人回返玉泉镇,而谢拾从县城出发,直奔襄平府城。
回归府学不过数日,就迎来二月底的月考,年节期间依旧不曾懈怠、摩拳擦掌要战胜谢拾夺回榜首的顾怀璋,再一次饮恨败北。
他反复读过谢拾的文章,向来甚少有情绪起伏的脸上,流露出难以言喻的惊讶。
你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顾怀璋语气复杂,“每隔不久,总令人刮目相看……”
面对谢拾这等仿佛永无止境的“进化”,顾怀璋几乎要怀疑自己究竟算什么天才!
年节之前他还感觉自己与谢拾旗鼓相当,难分上下,每次月考都是五五开,谁能夺得榜首全凭自身状态与训导的倾向;年节过后,他却感觉自己正逐渐被谢拾超越。
……哪怕只是超越了一线。
至少单论此次月考的文章,谢拾的确强出他一线。这份感觉很难形容,从前谢拾的文章并不差,可与他如今的文章比起来,却显得空泛而失之沉凝。就好比对同一句经典的解读,他从前的文章里是完全贴合圣贤书的“教科书式的发挥”,如今他的“代圣人言”却变得更厚重也更打动人心。死板的八股文生生添了几分灵性。
而这样难得的文章,从前谢拾只有超常发挥才能做出,现下却似乎成为了常态。
——值得一提的是,此后的月考成绩印证了他的说法。谢拾开始牢牢占据榜首位置不动摇。
顾怀璋说了一通,依旧难以表述他从谢拾文章中感受到的东西,姚九成简单总结:“此前知归的文章往往是八分,偶尔能有九分、十分,如今却篇篇都是九分了。”
他钦佩道:“不愧是你!”
他对顾怀璋都不曾如此佩服。谢拾能取得今日的成绩,姚九成却只有叹服。就连那些嫉妒谢拾天赋的人也很难不感到叹服。
毕竟是以一己之力带动府学内卷风气的人物,见过他的努力,谁能否定他的成绩?哪怕昔日对他不服的丁士德都早已改观,在谢拾不知道的情况下反过来追逐于他。
这就是谢拾入学一年半以来的变化。
而这还不止。
几人玩笑般组成的致知社已渐渐扬名府学,由于社中有着谢拾与顾怀璋等好几个红榜前十的生员,不少生员踊跃加入。
而原本只是内部流通的《致知集》也在府学颇受好评,出于“了解与学习府学前几名文章”的想法,时常有生员找他们借阅。
如此一来二去,久而久之,谢拾便与其他人商量,索性每次多刊印一些《致知集》,感兴趣的生员出成本费就能买走。
不知不觉,《致知集》发展成了面向所有府学生员的月刊,彻底风靡府学。
当某位生员拿着精心雕琢的文章找上谢拾,试探着询问能否发表在《致知集》上,而谢拾答应之后,事态便“一发不可收拾”——有一有二便有三,府学诸生纷纷投稿,不知何时,《致知集》竟从社团杂志发展成“校报”般的存在。
对此,从戴府教到四位训导都采取了放任自如的态度。
混迹朝堂多年的老翰林戴府教甚至以为如今的事态发展都是谢拾一手推动,认定他将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