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宝钗听到黛玉克薄她的话,心中自然有些不快,但她并未表现出来。她惦记着母亲和哥哥,便匆匆离去。黛玉则依旧站在花阴下,远远地望着怡红院内。她看到李纨、迎春、探春、惜春以及丫鬟们纷纷走进怡红院,然后又一个个散去,却始终不见凤姐的身影。她心中开始疑惑,不禁自言自语道:“她怎么不来看看宝玉呢?即便是她有事缠住了,她也一定会来露个脸,讨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儿才是。今天这早晚不来,必定有她的原因。”
正当黛玉胡思乱想的时候,又有一群人向怡红院走来。她定睛一看,原来是贾母搭着凤姐的手,后面跟着邢夫人、王夫人、周姨娘以及丫头媳妇等人,都走进了院内。看到这个情景,黛玉心想:“老太太是最疼爱宝玉的,凤姐今天不来一定是因为老太太不在家,所以她不敢来见宝玉。而其他的人也只是来走走过场,关心一下宝玉的身体而已。”
在这个炎热的五月里,黛玉站在潮湿地面上半日,腿酸了,心也倦了。她扶着紫鹃慢慢地回到了潇湘馆。进入院门,满地的竹影参差,苔痕浓淡,黛玉的心头又泛起了《西厢记》中的句子:“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她不禁感叹自己的命运,想起双文虽然命薄,但尚有孀母弱弟,而自己黛玉的薄命,却连孀母弱弟都一并失去了。
正在这时,廊下的鹦哥见黛玉来了,猛地扑了下来,倒把她吓了一跳。黛玉责备道:“你作死呢!又扇了我一头灰。”那鹦哥又飞上架去,便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
黛玉止住了脚步,以手扣架,问道:“添了食水不曾?”那鹦哥便长叹一声,声音大似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接着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黛玉紫鹃听了,都笑起来。紫鹃笑道:“这都是素日姑娘念的,难为他怎么记了!”黛玉便命将架摘下来,另挂在月洞窗外的钩上。
林黛玉坐在月洞窗内,那窗犹如一轮满月,透着古朴而雅致的美。窗外,竹影摇曳,斑驳的翠绿映入纱窗,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她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窗外的世界,心中却无法平静。
黛玉刚刚服完药,那苦涩的药味似乎并未完全消散。她微微皱着眉,额前的刘海轻轻颤动,眼中是深不见底的悲伤与无助。她已经心灰意冷,每日的生活仿佛只是在重复前一日的悲欢离合。
然而,即使心如死灰,她仍然试图找寻生活的色彩。黛玉隔着纱窗逗弄着鹦哥,那聪明的小鸟在窗外跳跃,时不时发出清脆的鸣叫。她教它念那些她素日里喜欢的诗词,那些充满情感和韵律的句子。她的声音柔和而清晰,如同山涧溪流,悠然自得。
夜幕降临,月光洒在潇湘馆的竹林间,黛玉独自站在窗前,心中涌起一种无法言喻的悲伤。她想起白日里站在潮湿地面上半日的情景,腿酸心倦,而更多的是对命运的无奈和感叹。
当晚,黛玉先做了一个梦。她梦见自己身处一片幽深的竹林之中,脚下是苍苔覆盖的湿润土地,白露泠泠。突然,一阵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什么。黛玉感到一股寒意袭来,她想要寻找出路,却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迷宫般的竹林之中。
黛玉惊恐万分,她环顾四周,只见到处都是交错的竹影和浓淡不一的苔痕。她感到一股无助和孤独涌上心头,眼泪开始滑落。就在这时,她突然看见远处出现了一个身影,似乎是一个年轻的书生。黛玉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她想要向他求救,却发现自己无法开口。
书生一步步走向黛玉,他的面容逐渐清晰起来。黛玉惊讶地发现,他竟然与自己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眼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郁和无奈,仿佛也经历过许多不为人知的痛苦。
书生向黛玉伸出手来,黛玉毫不犹豫地握住他的手。两人相互凝视着,彼此的心灵仿佛在这一刻融为一体。他们一同在竹林中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