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古人教你混职场> 第11章 一加一是怎么大于二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一加一是怎么大于二的?(2 / 3)

李世民拿定主意,出谋划策,诛杀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最终让李世民当上了皇帝。唐朝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杜如晦名列第三、房玄龄名列第五。李世民做皇帝后,这一对哥们继续搭档,一个是尚书左仆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成为唐太宗最为倚重的智囊,并称为“房杜”,唐朝的制度法律,基本上就是他们两个商量定的。

房玄龄、杜如晦为什么能成为“绝配”,个人能力强那就不用说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个人性格上的互补。

房玄龄这个人,脑瓜子特别灵,一拍脑袋就是一个点子。但点子太多了,他自己都不知道用哪个了,就是说,有点优柔寡断。而杜如晦呢,性格果断坚定,更善于分析,能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一眼就看出主要矛盾,但做事稍微有点毛躁。两人的长处和短处都是非常明显的。但当两个人组合在一起时,就像杨过与小龙女,把对方的短处都补住了。唐太宗也很善于利用这一点,《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世传太宗尝与文昭(房玄龄谥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唐太宗遇到重大复杂的问题,先把房玄龄找来,房玄龄呢,总是一下子就能提出好几套方案,每个方案还都很精辟,但几个方案比较来比较去,就是下不了决心。这时,唐太宗就请来杜如晦,杜如晦一来,把各个方案的优劣得失分析得清清楚楚,当场就说哪一个方案是最优的。唐太宗一听就放心了,立即就拍板形成决策。

房、杜二人,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做决断,同心辅政,合作得非常协调,所以当时就有个说法,叫“房谋杜断”,说是“文含经纬,谋深夹辅。笙磬同音,唯房与杜”,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

我们设想一下,假如房玄龄没遇上杜如晦,或者杜如晦没有遇上房玄龄,两人的本事怕是要大大地打上一个折扣,能不能成为一代名相,也不好说了。找对一个好搭档,就是这样的重要。

那么,同事那么多,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黄金搭档呢?找到了黄金搭档,又怎样才能“双剑合璧”?首先得说,黄金搭档就像黄金一样的珍贵,但如果不是黄金搭档,退而求其次,成了白银搭档、黑铁搭档,也可以大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啊。至于怎样找到合适自己的搭档,四个字:知己知彼。

你要有一个工作上的好搭档,你当然要了解他,他有长处和短处,这个容易理解。但更重要的,你要了解你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我们很多人,往往对自己不那么了解,不能正视自己的短处,或者不知道自己的长处。

古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其实比“智”更重要,也更困难。中国古代第一对黄金搭档,管仲和鲍叔牙,也就是有名的“管鲍之交”,就是知己知彼的典范。管仲认为是自己是治国之才,他要做大事,不愿意把精力花在小事上,更不愿意在战场上送了小命。管仲打仗做逃兵,做生意老蚀本,大家都瞧不起管仲。只有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个治理国家的高手,推荐他做了齐国的相国。

但管仲在临死前,却不推荐鲍叔牙接任做相国,大家很不理解,觉得管仲这人太不够意思。鲍叔牙对此甚感欣慰,因为他的性格太过认真,品行太高尚,见到品德才能不如自己的,就不屑与之为伍,这样的人是不适宜做管理工作的。管仲知道鲍叔牙这个特点,鲍叔牙对自己这个短处更是清楚。所以管仲不推荐他做相国,他反而觉得管仲是最了解自己的人。这就是黄金搭档。

那么,搭档之间又该如何合作共赢呢,还是四个字:扬长避短。西汉开国时也有一组黄金搭档,他们是出主意的张良,搞后勤的萧何,打仗的韩信。连做皇帝的刘邦,也不得不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