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古人教你混职场> 第10章 碰上了小心眼的领导怎么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 碰上了小心眼的领导怎么办?(1 / 3)

就像有人宽厚,也有人刻薄一样。有领导宰相肚里好撑船,也有领导的心眼比针眼还细。所以,碰上“小心眼”领导的概率也不小。当然,一般的小心眼,不妨一笑置之,最多忍一忍也就过去了。但如果领导的小心眼影响到了自己的发展,那就要想想办法了。

我有一个朋友的朋友,在一个公司做公关,管文字材料、公共关系。一般说来,这个岗位的人,领导是比较信任的,对领导的想法也把握得比较准。

一天,省里的媒体来做重点采访,老总十分重视,亲自参加,又叫了十来个人,开了个小型座谈会。会上,当然是老总为主,介绍经验,其他人补充。领导说得很全面很到位,一二三四,甲乙丙丁,但具体的事例就说不上多少了——领导嘛,讲究个高屋建瓴提纲挈领。于是公关总监就补充了,他熟悉情况,能说会道,又经常跟新闻媒体打交道,知道记者需要什么料。他说得头头是道,有理念、有做法、有效果,还有不少群众语言,很生动形象。

半个月后,报道出来了,内容呢,差不多就是这公关总监说的那些,其中还有两三个地方,还点出了公关总监的名字,当然不过是“某某深有感慨地说”“某某给我们举了个例子”之类的。而从头到尾不见老总的名字。

其实从新闻报道来说,这也是正常的。但这老总心里就不开心了,觉得这公关总监,肯定是仗着跟新闻媒体熟,说不定还做了点“工作”,抢了自己的风头,故意让自己难堪。从此呢,他就对公关总监横挑鼻子竖挑眼,时不时给个小鞋穿穿。

小心眼也算是一个人性的弱点吧,跟身份地位没多大关系,做到了皇帝,也依然有小心眼的,比如汉高祖刘邦就是。

刘邦这人,打小就特别的小心眼。他年轻时游手好闲,吃了上顿没下顿,就经常带着一帮小兄弟到他大哥家蹭饭吃。他嫂子特别讨厌这个混吃混喝的小叔子,一家人早早把饭吃了,见了刘邦一摇一晃地过来了,就把空锅刮得嘎嘎响,这是告诉刘邦,我们家可没饭给你这帮狐朋狗友吃,让刘邦在兄弟们面前大大地丢了面子。更郁闷的是,朋友走后,刘邦发现锅里其实还有饭。

后来刘邦做了皇帝,他给侄子、外甥们都封了侯,就是大哥的独子刘信不给封。

刘邦说:“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我还真不是忘了封了,实在是他母亲当年不像个做嫂子的,不厚道。他记着当年刮锅的声音呢。刘邦老爸刘太公实在看不过去了,说好歹总得封一个吧。刘邦说,那行。于是给大哥的儿子封了个侯,叫作“羹颉侯”。羹,就是饭,颉,是形容刮锅的声音,《史记楚元王世家》颜师古注:“颉,音戛,言其母戛羹釜也。”大侄子你就做个“刮锅侯”吧。

对亲侄子都如此,对部下那就不用说了。萧何,是为刘邦打天下的大功臣,与张良、韩信并称“前汉三杰”。萧何还是刘邦的老兄弟,当年刘邦在沛县做亭长时,萧何是县里的主吏缘,两人是好朋友。后来刘邦做到了汉高祖,萧何就是他的相国。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与项羽在京县一带苦斗,战况十分惨烈。而萧何呢,也在后方想方设法,保证粮草供应。刘邦每过几天就派个使者,来慰问萧何。哎哟,萧相国,你可辛苦了啊。前方打仗的皇帝,来慰问后方搞后勤的相国,这是几个意思?萧何开始也不在意,慢慢地也知道刘邦到底想表达什么了:我刘邦每天前线打仗,提心吊胆出生入死,你却在后方搞搞供应,你老萧比我做皇帝的还逍遥啊?显然,刘邦的小心眼又发作了。萧何也不多言语,马上把整个萧氏大家族中,能够打仗的男子集合起来,一起送到京县前线,以示自己不敢享福,要紧跟陛下艰苦奋斗。刘邦一看,这萧相国也是蛮识相了,大为高兴。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名将英布谋反,刘邦御驾亲征,留下萧何镇守大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