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仓的掌柜走过去看见都是米面铺的掌柜,那些人看见盈蓄仓的掌柜道,钱掌柜的,你也晓得这个法门了哩,咱些人都到你铺面大,做不得这事,不曾想你也来了哩,钱掌柜道,把这东西掺杂在米面里,咱们也还是要按一升五个钱的与刘知县交钱哩,掺了这些在里面不是压秤哩,那上交的就越多了哩,那其他几个掌柜道,你都来买这沙了,还故意问哩,咱交于刘知县的钱是刘知县的,咱怎么涨价是咱的事,他刘知县用这鬼把戏,铺派我们,我们就不能找点对策哩,咱可劲的涨就是了,那一半米面一半沙子,米面卖的还不见快哩,这是个两全的计策哩,哪里管的是不是人做的事情,那上面先不把我们当人,我们只好如此了哩,说着那沙车就要上岸了,也不和钱掌柜废话了,都涌上去买沙了,几个钱换上一大袋,都掮在肩膀上走了,果是这局面在不见少控制,这沙子都要涨价的,那钱掌柜也没办法花了几个钱,扛起一袋沙子回去了,城里几个米面铺的掌柜因这一段时间只能开铺子一个时辰,闲的无事,以前红过脸的同行冤家都十几个的俱在一起在那酒肆里闲聊,其中有个六十多岁的老掌柜,有些年轻的后生问那老的道,你干这营生多久了哩,那老的道,没有四十年也有三十年了,那些后生问道,可曾见过这种法儿了,那老的摆了摆手到,我十来岁的时候也闹过饥荒,那年恰好是大旱,不似今日是遭了雪灾,我爹娘也是拿了银子去抢米面,那县太爷见不是个去处,让米面铺降些价钱,自己上报朝廷赔给那做米面一些银钱,他自己也开了库赈了些粮食,把那米面分给无田地穷人一些,那有大田种的佃户,他让那佃户立下字据,今日与他们一斗,来年有大丰收的时候,就要还给他一斗半,好放入库里以防止万一,那些人也都依了他,就这样米铺降价,百姓有米面买,那时候一斗才五个钱哩,穷人也得一天有一碗大的稠粥喝,不至于饿死,他又上坛求雨,果不然天就降下雨来了哩,熬了几个月,那佃户种上新苗,第二年的收成那叫一个好哩,都来与他还上欠的米面,他把那多余的米面又存上,好预备天有不测哩,这县太爷做了六年,考了满,我听人说现在已是朝里二品大官了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