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吃完,收走李爷爷李奶奶的碗去厨房,再回来找李奶奶拿挂面和鸡蛋。
还有鸡蛋?
邵母的口水几乎要流了下来,从大儿子满了十八岁后就经常不着家。也不像以前那样带粮和肉回来了。
除了逢年过节时还能带些东西回来。其他时候,都是空手回空手走。
她都很久没吃到纯细粮了,更别说鸡蛋了。家里有点钱,就被闺女要去穿衣打扮了。
丈夫还事事都顺着闺女,说闺女将来是要嫁进城里的,不娇养着点,进城就被人瞧扁了。
邵国发咽口水的声音最响,他是被娘逼着来的。说大哥不在家,由他这个小叔子代劳。
他不愿意,他爹非逼着他来,说古时候还有代兄长娶亲的兄弟呢。
这三十里路,他是一会骑车带崔婶子,一会骑车带娘。早上娘安抚他的那点食物,早就消化完了。
鸡蛋挂面啊!坐月子的月子婆享受的最高待遇呢。
崔媒婆稍微好一点,她到谁家都能得到热情的接待,都是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她。
当然,来李家的前两次不算,就没有李家这样不讲理的人家。
没想到,今天来过定,这李家人完全是两个态度。
也许,吴姐说得对,女娃儿嫁进婆家,心就向着婆家人了。
东屋里,低头从缸里拿鸡蛋的李奶奶,几乎要把鸡蛋捏碎了。
李冬忙低头在她耳边安抚,“您不想我婚姻顺利吗?”
李奶奶顿时没了脾气。
男女双方因为彩礼打起来的都有,可是再多的吵闹,在过定、过大礼和接亲时,都尽量地表现出和睦。
李冬继续说,“不能让生产队里那些人看我的笑话,这笔账,我会跟邵家人算的。”
李奶奶拿出六个鸡蛋,六六大顺。
李冬拿着两斤挂面,跟在李奶奶身后去厨房,路过堂屋,还对三位客人微笑,叫他们稍等。
厨房里,水已经烧开了,李奶奶边打鸡蛋边问,“一会该怎么做?难道还留中饭?”
“不留。”
李冬摇头,“只要说得那崔媒婆没脸留下,那两个人就不可能留下。”
李奶奶颔首,“这日子都定了,突然改日子是没脸的。”
面条盛好了,李冬带着两个堂弟端去堂屋,
“崔婶子,吴婶子,还有这位小哥,快坐到桌边,趁热吃。”
再馋,邵母和邵国发也请崔媒婆先坐。
崔媒婆坐好后,邵母和邵国发才落坐。
李冬坐在上首位置陪着他们。等他们狼吞虎咽吃的差不多了,她问道,
“崔婶子,不是说9号那天来过定的吗?今天是怎么回事?今天过定的吉日吗?”
崔媒婆忙咽下嘴里的面汤,回道,“今天对于过定来说,属于平,丙辰时辰大吉。”
“噢。”
李冬点头,“说好的日子,为什么突然改了?好好的吉日变平日,我有权知道原因吧?”
崔媒婆看向邵母。
邵母喝完碗里最后一口面汤,才抬起头,“你打海燕了?”
“海燕?谁呀?”
李冬是真不知道海燕是谁。
邵母见她不承认,就多说一句,“我闺女,邵海燕。”
“噢~”
李冬恍然,“您说的是不是白色的确良上衣,灰色的确良裙子,脚穿红色塑料凉鞋的姑娘啊?”
听到李冬把闺女身上的穿着都说了出来,邵母骄傲的昂起头,
“没错,那就是我闺女。她那白色的确良都磨坏了,裙子也弄脏了,她说是你打的她。”
李冬没想到,邵海燕居然倒打她一耙,很好,
“吴婶子,您的大儿子没告诉您吗?”
“什么?”
邵母不知道这事怎么又扯上大儿子了?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