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路想着,再次确定了崔子更绝非良配!
你瞅瞅看,两人相见这才多一会儿的功夫,就损失惨重!若当真成了亲,那迟早是连薄皮棺材都要买不起的。
段怡听着知路的嘟囔,嘴角翘得压不住!
亏得知路相差了,若是知晓是她弄垮的,不知道又要絮叨几日,唐僧瞧见了她,都要自愧不如,感慨一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天下第一小唠叨的金字招牌便让给你了!
“姑娘,静姑娘年纪小想岔了,咱们当真要眼睁睁的瞧着她往火坑里跳么?”
知路收拾了碎凳子,又忍不住问道。
段怡将先前咬了的那块芙蓉糕吃了下去,端起了茶盏喝了一口,“想要你救,你救了,那叫乐于助人;不想要你救,你非救,那叫多管闲事。”
她想着,耳朵动了动,朝着窗户看了过去,“你怎么又折返回来了,莫不是走得太急,脑壳忘记拿了?”
她的话音刚落, 那后窗啪的一下开了,一个黑影一闪, 崔子更又从窗户里翻了回来。
他眯了眯眼睛, 看了看气呼呼的看着他, 恨不得问他讨要凳子钱的知路,又看向了佯装无事发生的段怡, 拿出了一个纸包,放在了桌上。
“晏先生要我拿给你的,一些肉干, 先前忘记拿出来给你了。”
“少吃些,坐塌凳子事小……他日段三姑娘出门子,若是坐穿了轿子,那便有趣了。毕竟某些人,可能是铜像变的呢!”
他一说完, 不等段怡反驳, 一个翻身, 又从那窗户口跳了出去。
知路回过神来,跑到窗口, 探出脑袋看了看, 狠狠的呸了一口, 气呼呼的说道, “姑娘你果然慧眼如注, 这小崔将军, 心眼子比针眼都小!以为一盘肉就能收买你!”
她说着,回头一看,却见段怡已经扯开了纸包,拿起了一块肉吃得正香。
她一肚子骂人的话卡在了嗓子眼里,狠狠她转过身,探出头去,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嘀嘀咕咕地说了起来,“白天不能说人,夜里不能说鬼,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段怡没心没肺的又吃了一块肉, “这厮人不咋地, 手艺颇佳, 你再不来, 我就吃完了!不要沮丧, 这回被抓了现行,咱们下一回吸取教训,直接当面说他。”
……
锦城之中,一连平安了好几日。
到了段娴出嫁前夜,段府里灯火通明,到处都喜气洋洋的。
段怡穿着一身月白的衣衫,提着一盏灯笼,领着知路朝着段娴的院子里行去。今日一早她便正正经经地收到了段娴送的花帖,邀她同睡。
“姑娘姑娘,咱们在锦城住了十来年了,可从未发现,咱们家还有这么多远亲故交。你看白天来给娴姑娘添妆的人,多得排起了长龙。”
“只听人说吃流水席的,还是头一回见,流水般的添妆。也难怪静姑娘觉得嫁高门是个好亲事,嫁这么一回光是收到的首饰,便是生出百八十颗脑袋,那都戴不下啊!”
“还有这段家的习俗,什么出嫁之前,姑娘要在一块儿睡的,倒是新鲜。奴从未听说过,问江妈妈,江妈妈也说不知晓。”
段怡晃了晃手中的灯笼,“这有什么?我老祖母都吹段家百年传承了,大姐姐编一个出嫁习俗,又算得了什么?”
一家子吹牛大师!若是一齐发功, 史书里都得记载,锦城诸牛得道, 白日飞升!
段娴的院子, 亮如白昼。
一进门去,便瞧见院子里堆得满满当当的嫁妆,几个孔武有力的婆子在那边清点着, 指挥着人将这些东西抬了出去。
段娴穿着一身大红色绣着牡丹花的锦袍,头上簪着一大朵同样的牡丹绢花,华贵得像是画中走出来的人一般。
注意到段怡的视线,她笑了笑说道,“殿下也住在青云巷,若是直接过去,未免太儿戏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