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许长海态度怎么也不该是这样子的,他怎么会如此平静?
她的眼神看向旁边的纸,半垂下了头。
“接待来本县巡视的宁知府,也为了让知府看看为父这些年的治理,将来能够在考评中添上几笔好话。”许长海淡淡地道。
好直白,许清元皱了皱眉,不知道许长海怎么突然跟他说这样的话。
“宁知府要见你。”许长海刻意平静地说。
许清元大吃一惊,睁大眼睛抬头看向许长海,急问:“知府大人为何要见女儿?”
想到一种可能,她又惊又怒,忍不住大声再问:“难道您想让我嫁给知府?为了您的官途?”
不要怪她不冷静,如果许长海真是这个打算,那她什么指望都没有了,冷静又有什么用。
许长海一拍桌子:“你这是跟父亲说话的态度吗?”
不等女儿说话,他接着道:“宁知府是女人,她看了你写的东西,想见你一面问些问题。”
“啊?”许清元愣住,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探究“宁知府要见她”还是“宁知府是个女人”中的哪一件事。
“收拾收拾,明日跟着为父去见宁知府。”许长海扔下这句话,开门走了。
原本守在门口的宋妈见此情形也悄悄从院子里退了出去,许清元的禁闭就这么解除了。
她愣怔片刻,突然拔腿往柴房跑去。
王奶娘和脱雪还算无事,除了有些灰头土脸的,身体倒是没出什么毛病,三人相见,王奶娘哭着对她说:“小姐,经此一回,你就回头吧,再犟你也犟不过大人啊!”
脱雪什么也没说,只是握着许清元的手,等她拿主意。
“我会一直一直走下去,永不回头。”许清元回握住脱雪的手,眼神含光,坚定地道。
次日清晨,马车上。
许长海说着宁知府的一些情况,父女两人之间的气氛有些奇怪,仿佛是两块坚冰却必须要交流。
“宁知府本名宁晗,其父乃是当朝中书令。宁知府从小是公主的伴读,也是昭明九年的探花,如今不过二十六岁,为人沉静、内敛,虽说不会轻易发脾气,但你要谨记言谈举止不可失当,答得上来就答,答不上来如是说便是。”许长海叮嘱。
今年是昭明十五年,也就是说宁晗二十岁便考中了探花,真是少年英才。
算了算时间,许清元有点不解:“父亲,为何宁知府未进翰林院?”
翰林院是皇帝看上的储备人才待的地方,典型的品阶低身分高,只要任命翰林院出来的人,那起始官职就不可能小,而一般来说殿试钦定的状元、榜眼、探花都是要先入翰林院呆几年的,却不知为何这宁晗如此不同。
许长海沉默了,许清元也没敢多问。
不久到达宁晗现在的下处,两人被下人领了进去。
一进正厅,许清元就看到一道瘦长的身影正站在一副山水画前伫立,听到脚步声,那身影缓缓转过身来。
眼前女子看上去要比二十六岁大一点,眉心有淡淡的细纹,脸上未施脂粉,身上却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两人见礼。
“大人,下官来迟,让您久等了。”许长海恭敬道。
“快坐吧。”宁知府态度还算温和。
落座后,宁知府先跟许长海聊正事:“南边涝灾频发,灾民北上逃生,这两天昌乐县情况如何?”
许长海起身回道:“灾民逃入昌乐的约有二百之数,下官已命人查清他们的户籍,投奔亲戚的让亲戚来衙门领人,无处安家者,召见各村里正,安排他们去村中落户。”
“嗯,汀州离京城不远,灾民一定要尽力好好安置,不然大批灾民涌入京城,我们的过失就大了。我准备在汀州范围内灾民通行的官道上设兵看护,昌乐县这边就由你来安排,此外,在城里落户的灾民严查他们的出城情况,去村里的灾民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