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劳作工具的改进。现代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农民的比重降低,但现代人却丰衣足食,依仗的就是科技的进步。”
“古代人民的智慧从来不容小觑,我们缺少的是官方的重视、认可和推广。”
“火药与造纸术、指南针、胶泥活字印刷术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但因统治者对这些技术的忽视,却导致了我们被各方面被反超。比如北宋布衣,书肆刻工毕昇于庆历年间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是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注3】。”
“但若非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甚至可能不为人知。毕昇过世后,其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这一技术未及时推广。”
“不同于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因为社会没有足够的重视,而错失一次良好的机会。在毕昇的四百多年后,德国人约翰内斯·古登堡改进活字印刷术直接导致了一次媒介革命,迅速推动了西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注3】。”
“古登堡改进的活字印刷术加强了原本手工印刷术的工作效率,印刷品的成本下降,更多人可以拥有书籍,从而有用读书习字的机会。”
“为什么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的毕昇胶泥活字印刷技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呢?因为当时这项技术不够完善,印刷出来的字没有雕刻精美。士族有钱购买精美的雕版书,又怎么会去支持改进和推动更适合庶民的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呢?”
“可哪怕它印刷的书籍没有雕版书那么精美,但只成本低,效率高这一项就值得推广。但宋朝的君臣日日说着要教化百姓,却错失了这等可以教化百姓的利器,何其可叹何其可惜!”
“说穿了就是需要这厢技术的人没有财力物力去支持胶泥活字印刷技术的改进研究及推广,有财力物力的人又不屑此项技术,终导致了明珠一度蒙尘。直到明朝,我们的印刷技术才进一步发展,也正是得益于此,才诞生了四大名著等一大批珍贵的文化瑰宝。”
“相较于印刷术,火药最早在唐朝开始应用于战争,到了宋代火器已经比较常见。到元初,成吉思汗远征欧洲,火药也传播到了欧洲,欧洲火器开始迅速发展超越我们。”
“但欧洲的火器并非一开始就比我们强,明朝时,永乐大帝朱棣就看到了火器的力量,建立了练习火器的神机营。朱棣是对火器颇为重视的一位帝王,但奈何后人不肖,一代不如一代,坐吃老本。”
“明后期的皇帝没有朱棣那么重视火器,但即便是朱由校这样的昏君至少也晓得火器的重要性,知道购进新式火器,令人学习先进的火炮技术来武装军队。满清入关前,因明朝的火器吃过不少亏。后满清入关,接收明朝的遗产,接受了许多当时非常先进的火器。”
“比如清初三藩之一的耿仲明就原是明朝重点培养的炮兵部队。崇祯朝时礼部尚书徐光启部聘请葡萄牙火器专家为讲师,在登州为耿仲明等人西式火炮学、弹道学、数学、测量学。这支登州兵因此成为明末最精锐的部队之一。”
“崇祯皇帝殉国后,孔有德、耿仲明挟持部众,带领火器工匠、各式火器叛明降清,因专业性较强这支部队并没有被拆分,成建制保留。后耿仲明的孙子耿精忠与吴三桂一起发起三藩之乱,给了以弓马骑射为优势的清军极大的教训。”
“康熙皇帝认识到了火器的厉害,一度很重视火器的发展,还组建了清朝第一支独立的火器部队——汉军旗火器营。时明末火器大家赵士祯曾发明大明掣电铳,但因清军无法掌握掣电铳的精髓发挥不出威力,清军火器营多装备兵丁鸟枪。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