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理由了,并没有答复。大将军急着奏报皇帝,就派长史急令李广部下校尉去讯问。”
“李广见此道校尉无罪,是他迷路,应去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身为领兵将领,李广本就该负主要责任,他不说,大将军询问他的部下。他既然不要部下说,自己去了,那就说啊。”
“结果到了以后又说是大将军派他迂回绕路,害他迷路,又觉得刀笔吏和他问询是羞辱他,于是自刎了。嗯~如果他打前锋,旁人打后卫堵到了单于,大约他就该怪大将军不派他负责绕后了。”
“怪这怪那,就自己没责任一样,难不成还要把单于绑起来给你杀?不过李广这一把推卸责任后自杀也确实厉害,很是博得了一些同情,顺便也把儿子坑死了。”
“在汉武帝时跟着卫霍打仗绝对是封侯最好的时机,在最有机会建功立业的时候,李广把机会都错过了。卫霍之后,那就是地狱局了,比如他孙子李陵那才真一整个叫倒霉,落到贰师将军李广利手上,直接被主将一波坑死?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自天幕出现后,李广的名声便一落千丈。原本因国家的喉舌掌握在世家手中,百姓多信息闭塞,对飞将军多有期待和同情。如少年武帝期间,卫霍尚年幼便罢,武帝后的汉王朝倒是重新认识了一遍卫霍和李广父子。
卫霍在巫蛊之祸后,几无后人传世,李广家族,李广和李蔡自杀,李敢“鹿触”而死,其后因李陵投匈奴,李家被族灭,李氏名败,同样没什么后人流世。然单就舆论而已,李广一直颇受同情,若不然也没那么多酸儒怜李广难封了。
因天幕,百姓开始更多地了解卫霍和李广。与掌握喉舌的世家因李广出身世家多有偏袒,鄙视卫霍出身卑微以外戚身份得到武帝重用不同,百姓更在意谁能够让他们服兵役的亲人大胜而归,谁能够打胜仗减少赋税,谁能够保护他们不受游牧民族的劫掠。
以前不晓得便罢了,现在知晓了这些事情,一些生活在边关,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只恨自己所在的王朝没有出一两个卫霍那样的大将军,打走匈奴等胡人,让他们不用再担惊受怕。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里都不缺奸佞小人,幸而我们秦将军也不是有苦肚里咽的哑巴媳妇。你们告小状,难道我就不会告状吗?面对某些人的诋毁,秦良玉直接上奏了皇帝,直斥那些诋毁之言是小人离间之计。”
“朱由校收到秦良玉述委屈倒也不含糊,当即下诏文武大臣需对秦良玉以礼相待,不得随意猜忌。”
“若说明熹宗朱由校与祖父明神宗和弟弟朱由检有什么区别,大概就是不怎么多疑吧!但这种信任需要一双明辨忠奸的眼睛,将信任托付给秦良玉这样忠于朝廷的将领自然是好事,可他同样也信任魏忠贤、客氏之流,这就很糟糕了。”
“天启四年,秦良玉的弟弟秦民屏随巡抚王三善率军在陆广平奢安时,秦民屏这头正大破贼兵,屡战屡胜,哪想到上司王三善作战失利独自逃走了。等秦民屏发现情况不对欲撤退时,已陷入敌人包围。秦民屏奋战而死,其子秦佐明、秦祚明重伤突围。”
“怪道人常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秦良玉的两个兄长秦邦屏、秦邦翰战死于泰昌元年的浑河战役,弟弟秦民屏因平定奢安之乱战死,基本有个共同点,就是与队友配合出纰漏,不是后援不济,就是配合出问题。”
“如前面说的韩世忠、梁红玉的黄天荡之战就是因为没有友军配合,结局惨淡。如武周时,大将王孝杰奉命讨伐契丹,因副将苏宏晖畏敌逃走,导致后续主力没有更进支援,而被迫孤军奋战至坠崖身亡。又如安史之乱中因朝廷内部争权夺利而无援兵的睢阳军民。”
“这种事情自古以来不少见,然如卫青、霍去病那样,队友不济,总是迷路,不得不缩小战果,平添伤亡,至少最后都能大胜而归到底是少数,更多是损失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