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永乐盛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前面提到的徭役问题。”
朱棣面色微变,前面夸了许多,如今是要批评了吗?
果然这主播对他们这些皇帝不会那么善良,好心。目前为止,也就是唐太宗没有被严厉批评过,就连与唐太宗同样被主播归入千古一帝的始皇帝和汉武帝也没逃过迫害,何况是他这个被排在千古一帝后的皇帝呢!
“永乐朝,从南京迁都北平,除了需要重修宫殿外,还有一项要事,就是南粮北调。因为政治中心迁移,不仅皇室要搬家,中央枢纽也要搬迁。随着皇帝和大臣迁走的还有他们的家眷亲属仆从,随扈军队以及随着政治中心转移的百姓。”
“燕地的粮食产量无法满足一个都城的需求,就需要从南方运粮。但古代交通不便,大规模运粮,成本最低的就是水运。而相较于海运,运河运输的安全性更有保障。”
“许多人都以为大运河是隋炀帝开通的,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京杭大运河并非某一朝某一代某一人的功劳,而是历朝历代不断地完善。在永乐大帝前元朝也曾对这条连同南北的运河进行过大规模拓宽,维护挖掘。”
“然人工运河容易淤积,需要不断地维护。到了永乐年间门,这条运河如要承担大规模运输任务,就需要再次大修。为了休整运河朝廷仅在山东一地就征调了数十万民夫来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
“运河途径的山东虽为孔孟之乡,儒家发源地,但翻看历代的灾荒述略,你就会发现,这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古代黄河极容易泛滥,而山东又位于黄河下游,水灾、旱灾、蝗灾几乎是轮番上阵,不遭灾的年头十分鲜少。”
“不同于现代,国家工程对百姓意味着增加就业岗位。参加工程建设,全凭自愿,可以拿工资。古代这种国家工程,百姓不仅没有酬劳,还要自带干粮。要是遇到杨广那种昏君,去服徭役死亡率比出征打仗的死亡率还高。人干事?”
“即便不是残暴昏君,因为徭役干死干废也不是稀奇事。汉文帝规定每年徭役天数上限,明文写明征徭役避开农忙为什么备受称赞?因为在古代官府不顾农时,抽调役夫并非稀罕事。”
“古代生产力低下,百姓无法提高亩产就只能通过耕种更多的土地来获取粮食。一旦家中壮丁被抽走,耽误农时,那这一年就要饿肚子了。我们今天要说的巾帼英雄——唐赛儿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唐赛儿起义前,山东是个什么样的景象呢?因轮番的水灾旱灾,百姓已到了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的地步,但朝廷没有抚恤不说,依旧是‘徭役不休,征敛不息’。”
“迁都固然有朝廷的政治考量,不能说错,但不顾民生多艰,强征徭役就不对了。这又要饶回原点了,那就是朝廷没有懂经济的大臣。假设,永乐大帝很懂得经济之道,他派出去的远航船队带回了丰厚的回报,朝廷以工代赈来修运河,结局会如何?”
听到前面朱棣本来有些生气,但听到这里朱棣却眼前一亮,旋即叹了口气。
顺着主播这个思路,若郑和下西洋能够满载而归,确实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如今的关键是下西洋如何才能满载而归。
主播说到底只是说,甚至有些想当然,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会有许多问题。不知道隔壁那金山银山在哪里挖,挖金山银山可比下西洋发展贸易快多了。
“在永乐朝之前,明初之时,山东就是连年灾荒,饿殍遍野。靖难之役,山东又是主战场。如今修运河抽壮丁,山东又是首当其冲,可以说这一地百姓不得一刻休养生息的机会。”
“想当年朱元璋走上起义之路不就是全家病死的病死,饿死的饿死没有了活路吗?如今他所建立的大明治下百姓与曾经的他没有活路,看不到希望,与他一样选择起义也就不奇怪了。”
“唐赛儿的父亲是被强征的役夫之一,恰逢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