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1 章(2 / 3)

......

同道中人,何日再能相见!

骏马飞驰,穿过城门,穿过繁华的街,停在诚意伯府门前。

常乐看眼朱标,他来寻诚意伯刘基?

那个后人将其比作诸葛武侯,助朱元璋一统江山的军师刘伯温。

刘伯温于至正二十年,也就是十三年前被朱元璋“请”至军中,其人善谋,屡立奇功。

但开国时,只得了个诚意伯的爵位,不是国公,不是侯爵,只是个“伯”。

原因,大概是朱元璋不喜欢这个比他还要聪明的下属。

后又因与韩国公、左丞相李善长结仇,党争失败,不得不辞官回乡。

洪武六年七月,胡惟庸经李善长推荐为右丞相,他指使党羽状告刘基,指责刘基占了什么王气之地。

因为刘基已无官位,朱元璋这个神人,竟想出了扣除他退休金的好办法!

刘基既无奈又绝望,权衡之后,决定返还京都。

这会,他刚回到京都。

诚意伯府满是萧瑟,连个通报的小厮都没有。

朱标循着记忆,找到正院,院内传来几声老迈的咳嗽声。

有个上了年纪的老仆从捧着药碗,边摇头,边叹着气出来。

见到两个年轻人,他满脸的意外,“两位是来找我们家老爷?”

朱标含着笑道,“烦请老伯通报。”

那老仆蹒跚回了屋,没过一会,刘基从屋里着急忙慌出来,伏跪在地,“老臣参见太子殿下。”

朱标亲手扶起他,“您老快快请起。”

院中寒风凌冽,不知何时又飘起了雪,一行人转道至花厅。

刘基一前一后拉开两张椅子,道,“寒舍简陋,还请太子、太子妃担待。”

未曾越雷池一步,始终立在朱标身后的常乐:“......”

她今儿个乔装出宫,走过船厂、炮厂,还是第一次被认出来。

刘基边拎起茶壶倒水,边道,“娘娘幼时,老臣曾有幸见过一

面。”()

█本作者陈与橘提醒您最全的《明初第一太子妃》尽在[],域名[(()

青田先生刘伯温,不愧是能与诸葛亮同时被提起的人,眼光有够毒辣。

朱标端起热茶轻啜,“先生,一路车马劳顿,委实是辛苦了。”

刘基连连摆手,“京师繁华,远胜青田,老臣惟愿伴于皇上、殿下身侧,安度晚年。”

朱标略略垂眸,不知在想什么。

常乐飞速掠过刘基苍老的面颊,他这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我主动回到皇帝的眼皮子底,我很老实,请皇帝放我一条生路。”

倒是与史书记载的一样,只是不知道原历史里,朱标有没有过上门探望。

且原历史里,朱元璋可没有因为他回到京师,就饶他一命。

半晌,朱标抬眸,“标愿尽我所能......”

他太了解自家老爹,此时此刻,他给不出准话。

刘基起身,跪地拜谢,“多谢太子!”

·

翌日早朝结束,皇家父子一前一后,自奉天殿回乾清宫。

朱元璋双手背后,似闲聊道,“昨日休沐,标儿出宫玩了?”

朱标微微躬身,“儿子去了船厂,炮厂......”

微顿片刻,他看眼老爹的背影,接着道,“也顺路去探望了刘先生。”

朱元璋步伐未停,轻描淡写发了声,“哦?”

老爹语意未明,朱标谨慎措辞,“先生熟知天文,历法,尤精象纬之学(算卦),儿子向其讨教出海东征遇风暴的应对之法。”

闻言,朱元璋似是来了兴致,他回头看眼儿子,“刘先生如何说?”

朱标略作停顿,似是回忆,后道,“先生言,六、七、八月,乃风暴盛行之时,改为春季出征即可。”

朱元璋:“刘先生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