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比别人家的孩子,更招人讨厌。 “棠宝真乖。”程大牛抱起小闺女,忧心地嘱咐着,“去了学堂要好好夫子的话,别被人欺负。” 程小棠信心满满,“爹爹放心,棠宝很厉害哒。” “我会保护妹妹的!”程天寿拍着小胸脯,“谁敢欺负棠宝,我就揍他!” 谢玲花怒道:“程天寿!刚跟你说完又忘了!” 除了程天禄还不确定外,老程家要去胡氏学堂的孩子已经有四个了。 “家里孩子愿意读书是好事。”程老太摩挲着三儿子亲手打磨的椅子上,思忖半晌后开口道。 供养读书人,放哪家都不是小事。 程老太特意把所有人都叫上,就是先把态度摆出来,“家里什么情况,心里都有数。咬咬牙,勉强供得起孩子们去镇上读一两年,识字明理。” “咱们运气好,碰上武泰镇的里正老爷心善,自己补贴外姓子弟的束脩。” “至于能不能考上县里的书院,去州府、京城赶考,就要看个人造化,总归要一代比一代强。” “以后只要风调雨顺,劲儿都往一块使,不管哪个孩子想去镇上读书,都由公中出钱。” 寥寥数句话,让家里人都感受到了程老太的决心。 女子不能参加科考,能舍得花钱让女儿读书的人家少之又少,更不用说老程家刚从逃荒缓过一口气。 胡氏学堂的束脩已经很便宜了,一月只需三百文,纸墨笔砚的钱却不能省,最低也得两百文。 光这些,一月就得半两银子,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花销。 一个孩子去读书,一年得按照八两银子来算,家里还少了能干活的劳力。 农村孩子懂事早,七八岁就能带着弟弟妹妹,做饭割草,再大几岁地里的农活也都能顶上。 因此就算在温饱不愁的关凌村里,也极少有人送孩子去镇上读书。 “大姐,你要跟我们一起去嘛?”程小棠看向很少说话的程大芳。 她记得之前读书时,四婶和大姐就露出过很羡慕的表情。 程大芳慌乱地摇头,“我,我就不去了。” 她已经十四岁,马上就要说人家了,怎么能去学堂跟少年郎们一起读书。 “娘,大芳和二蓉也不小了,能识得几个字就够用。” 王氏自从跟婆母和大嫂推心置腹地聊过后,逐渐敢在家里表达自己的想法,“读书是好事,能有傍身的手艺也不错。” “奶奶,我想学刺绣,已经跟嫣儿姐姐说好了。”程二蓉向来有主意。 她想识字,更想赚银子补贴家里。等她成了有名气的绣娘,娘就不用在家里总是小心翼翼,可以过些松快的日子。 程小棠动动脚趾,她穿的就是白嫣绣的小棉鞋,绣工的确不比外面买来的差。 “我也就懂些皮毛。”白嫣腼腆地笑了笑,“不过祖宅还有几幅绣品,可以拿来与大家一起学习。” 程小棠还是有些遗憾,“大哥呢?大哥不去嘛?” “等棠宝学会了,回来教大哥好不好?”程天福这些天又长高了许多,看起来已经完全是个大人了。 让他去跟小豆丁们一起读书,还不如跟着凌把式当学徒或者去威远镖局学本事来得自在。 不过这些想法他还没跟家里人商量过,也不好给小弟做坏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