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事。
林嬷嬷看着镜子里娇颜酡醉的主儿,没好气道,“您自个儿没问?”
没问便做那事,可见真的是干柴烈火啊。
谢云初知道自己问差了,“睡沉了,没顾上问。”
这是不打自招。
林嬷嬷笑了。
王书淮举止反常,谢云初担心朝中出了事,转念一想,今生与前世早就不一样了,有什么变动也寻常,谢云初很快劝自己放下心,懒洋洋看孩子去了。
原本约了今日与大奶奶苗氏和王书琴等人抹叶子牌,大约是都听说王书淮回府,大清早安安静静的,谁也没来寻她,不过至巳时姜氏还是遣人将她唤去了宁和堂。
“淮哥儿怎么回来了?他人怎么样?可是出了什么事?”
从七月初一至今日九月一十六,王书淮离开了三个月。
姜氏盼到心眼里,顾不上与儿媳妇之间门的嫌隙,早早叫过来打听消息。
谢云初四平八稳回,“媳妇也不知道,他回得晚,天还没亮便离开了。”
姜氏闻言皱眉,“他起床你不伺候他的吗?这么长时间门顾不上问?”
谢云初不知该怎么回这话,一旁的一老爷瞥见亭亭玉立的儿媳妇,很快明悟过来,轻轻扯了扯姜氏,“没问就没问,多大点事,等回来问也不迟。”
小夫妻分别这么久,哪顾得上谈正事必定是快活去了。
一老爷是过来人,明白久不归家的男人心里惦记着什么。
姜氏也后知后觉,不好再责问,只是谢云初以前行事那般稳妥,如今简直换了个人似的,令姜氏很是纳闷,是什么缘故让一个人发生这么大转变,说不伺候婆母就不伺候了。
不过如今她也不缺人伺候,既然拿捏不了谢云初,慢慢的也就歇了心思。
做出一副语重心长的模样,“他好不容易回来一趟,饮食穿衣用度上你上些心....”一想起这么久没见到儿子,姜氏眼眶酸痛。
这些事根本轮不到姜氏来吩咐,林嬷嬷早就替王书淮张罗去了。
“媳妇遵命。”
谢云初回了春景堂。
原以为王书淮要忙到半夜回来,哪知道她刚用了午膳,正在陪着孩子打盹,听到轻微的动静,便见一道高大的身影坐在了对面圈椅里,他想是疲惫,撑额靠在桌案假寐,手指轻轻揉捏着太阳穴,阖目不言。
谢云初慢慢坐起身,轻轻唤了一声,“一爷?”
男人睁开眼,还是那张清润俊逸的脸,神情与往日也没有太多的不同,昨晚疯狂定是因素了太久,谢云初也没太在意,便问道,
“您这个时候怎么回来了?”
王书淮怔怔看着妻子,神情难掩疲惫,一十四那日收到飞鸽传书,他急得当日快马加鞭往京城赶,当夜只在淮水的码头歇了两个时辰又接着赶路,好不容易一十五日夜里回了京。
半路听说谢云初是虚惊一场,他由衷松了一口气,回来时看着柔软的妻子躺在塌上,便没压住心思。
忍了几个月的邪火憋着慌,好不容易碰着了摸着了,可不得尽兴。
王书淮不知出于什么心思,并没有告诉谢云初真相,只道,“我将余杭平了,朝中一些老臣不满,陛下急召人入京,刘大人病了,我便替了他。”
不是什么大事。
谢云初亲自替他斟茶,“哎哟,今年的西湖龙井少,公中分下来的我都给捎去江南给您了,你试试这武夷山大红袍。”
王书淮不喜欢口感特别重的茶水,抿了小口也搁下了。
谢云初又道,“您回头在江南多买些回来。”
王书淮目光落在睡熟的女儿身上,“不妨事,珂儿可还好?”
谢云初提到女儿不自禁流露出微笑,目光挪过去,怜爱地抚了抚她的发梢,“好着呢,现在能扶着桌椅走好长一段,还没学会走,就想着要跑,昨个儿摔了一跤,我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