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钓鱼。” “直钩钓鱼?”姬昌有些惊奇,道,“能钓出来吗?” “从未钓出来鱼。” “这是何意?” “也有人这般询问,此人说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 姬昌抚掌大笑,道:“哈哈,有趣,果然是奇才,看来我们才是鱼了,走,上钩了。” 姬昌上前与此人谈话,得知此人名为姜尚,而姜尚早知道姬昌要来,并未流露出任何惊讶之色。 次日,姬昌备上厚礼请求姜尚出山。 姬昌道:“先君太公曾道:‘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今日一见,我们定知圣人是你,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 此后,姜尚也有太公望这个称号。 姜尚深受感动,两人同乘一车回朝,姬昌敕封姜尚为太师。 姜尚也不负众望,他与姬昌问策,道:“翦商大业,纵使吾等有天命在身,没有外人的相助是不成的。” “如何让天下人相助?” “诸国深受商王所害,内心盼望安宁,我们无需耀武扬威,广修仁德即可。” 姜尚的策略就是德行,德看似飘渺,但对名声的帮助是很大的,而行就是行动,光有名声还不够,还要有行动。 盲目扩张的路线行不通,走大邑商的路子更不行,真正的大邑商就在那,你学人家,能超越本尊吗? “除了一切险要和丰饶之地,其他地方大可大方分封他人,对内定爱民之策,行惠民之事,训练兵马,休养生息。” “以宗法礼仪约束他国,废除血腥残忍的人祭供奉。” 姬昌一一记下。 “对外联合各方对大邑商不满的诸侯,结交强援。如何让人取信?仁德也。” 数年后,虞、芮两国国土争讼,姬昌明断,被人称道为膺受天命。 姜尚又到西戎,在钟山一带,督促西戎诸部与西周和好,首先是与西周同是后稷后人的龙首人身大野国、西山国、大泽国、赤国。 还有左手持青蛇,右手持赤蛇的巫咸国;崇拜开明之兽,镇守黄河的开明国,还有高度发达的丈夫国。 这些人虽是西戎,但也是炎黄苗裔,不少是夏朝遗民。 姬昌仁德,与残暴的帝辛形成鲜明对比。 霎时间,越来越多的诸侯转而朝贡西周。 此举引起帝辛的忌惮,但他明面并没有激化矛盾,反而对西伯侯姬昌整顿诸侯的行为赞赏有加。 而姬昌亦是如此。 小邦周对大邑商,本身就是力量极其不对等的战斗,商国有万年底蕴,更有帝魂镇守朝歌,朝歌犹如一座不可陷落的城池。 没有摧枯拉朽的力量之前,乃是万万不可贸然行动的。 双方暗流涌动,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帝辛加快吸收帝魂的速度,以及对四方的征伐,一定要稳稳将权力掌控手中。 大敌依然是东夷,十个西伯侯都比不上一个东夷,其次是北狄。 安定这两个地方,方可随意拿捏西伯侯。 帝辛武功盖世,每征必亲自前往,靠着残酷的手段以及授予爵位,东路诸侯渐渐成势,不少夷国归化,东夷生存空间被压缩到沿海。 从明面来看,大商的发展是西伯侯拍马也赶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