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其实,白起的分析是非常有道理的,他这句话的意思,此时的邯郸很难攻克,各诸侯国的救兵将至,他们都怨恨秦国很久了。而且,秦军在长平之战中虽然获胜,却也损失了一半兵马。在这样的情况下,远距离攻打人家的国都,肯定会遭到赵军和诸侯军的里应外合,秦国是一定会失败的。 但是秦昭襄王却听不进去白起的话,他还是执意让白起出战,而白起也执意不肯出战,面对邯郸的久攻不下,白起甚至还说了这样一句话,‘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这句话摆明是在嘲笑秦昭襄王,‘看吧,您不听我的话,现在怎么样了?吃亏了吧?’ 秦昭襄王逼着白起出兵,白起竟装病不肯去,秦昭襄王彻底怒了,将白起贬为小士兵并迁往阴密,白起这个时候又真的病了,于是继续待在咸阳。 此时,秦军败退的消息一次次传来,秦昭襄王终于失去耐心,逼着白起离开咸阳。 这时候,范雎看准机会,对秦昭襄王进谗说,白起对国君的命令‘怏怏不服’,秦昭襄王本就对白起心生怨恨,正好以此为借口,把白起赐死了。 秦昭襄王赐死白起,固然与白起的不服从君令和范雎的火上浇油有关系,但也和诸侯们对白起的态度有关系。 这就是白起被赐死的第三个原因,白起终究是沦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为什么这样说呢? 白起打仗有个特色,那就是不顾一切地消灭对方有生力量,长平之战就是个典型例子,所以白起虽然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也把各个诸侯国得罪了个遍,尤其是长平之战坑杀赵国降卒之后,各个诸侯国对白起的怨恨已经到了极点。 在秦国节节败退的局势下,秦昭襄王为了平息各个诸侯国的怒火,最好的方式就是杀掉白起,其实这就是弃车保帅的一种政治策略。 再加上当时白起已经七十多岁了,这个年纪也很难带兵打仗,所以杀掉白起,对秦国并没有太大损失,秦昭襄王不仅能在秦国立威,还能用白起的死,换取秦国的喘息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端木瑶讲到这里,漆黑的夜空突然划过一道流星,极速坠向西方。 我不由得叹了口气:“将星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