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17号想恢复更新的,可实在提不起写作的劲,脑子里很多东西像被抽空了一般,挤不出半分有趣的文字来。 两个月前奶奶去世,正值年前,老人家受糖尿病、脑梗、股骨头坏死等多种疾病影响,这几年生活已经没有太高的质量。年逾八旬,在昏迷去世,没有太多痛苦,对于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子女这些年都尽了孝,爷爷也去世十多年,奶奶这一去虽然悲痛,但心里尚能接受。生老病死人之常情,80多岁昏迷睡梦之中与世长辞,在见多了受病折磨的死亡后,大家都觉得这是善始善终,是老人的福气。 不过这样的福气,外婆没有享受到,她是在癌症的折磨下,在剧烈的癌痛下离开的这个世界。 她是在凌晨去世,那时我在家中已入睡,第二天醒来接到电话说外婆去世,心里还算平静,因为过年之后外婆的身体就大不如前,已经放弃反应强烈的化疗,回到家中走完生命最后一段时间,大家都有心理准备。我甚至想这个冬天异常难熬,待到开春天气暖和一些,外婆说不定能有一些好转。一周前她明明能进食,而且吃的比往常多了些,人也精神了起来,能出来晒太阳,以为是好转的迹象。没想到这不过是回光返照,生命的流逝出乎意料的快,来不及让你说一声道别。M.. 我开车急匆匆朝着外婆家赶,到时是中午,院子里棚子和流水席已经搭起摆好。下了车,外公迎过来拉住我说婆婆走掉了,平日里总是笑盈盈的他脸垮了下来,他想哭但又忍住,于是我还算平静的心跟着垮了一片。到了灵堂跪下磕头看到外婆的相片我知道外婆走了,我再也没有关心和唠叨我几十年的外婆了,眼泪不受控制哗哗往下掉。妈妈和两个姨妈哭的更是伤心,她们已经哭了很久,因为她们没有妈妈了。 外婆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外婆,和中国许许多多平凡又伟大的母亲一样,她为儿女付出了自己一生的辛劳,一直到去世都还记挂着子孙辈的生活、未来。下午在灵堂里,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熬过失去至亲带来的悲痛,小姨和我在不停的折纸元宝,二姨和村里的长辈不停讲外婆去世时的事,弟弟看着外婆的遗像发呆,外公拉着妹妹说起他和外婆的约定。他说去世前他和外婆聊谁先死的问题,外婆说老头子你可不能先死,你要多活一活,因为你有退休金。你要多拿点退休金以后好帮衬孩子们,还有三個小娃没结婚生孩子呢,以后他们结婚生孩子,你要给他们包红包的。外公一辈子没管过钱,所有的收入都上交给外婆。外婆要走,将钱都交给外公,每一笔该怎么用都交待清楚,哪个结婚要出多少,哪个生娃要给多少,要外公帮她参加婚礼,帮她看看子孙后代。这是他们之间的约定。 外公说起她和外婆是怎么走到一起的,那个年代到了年纪媒人上门介绍,互相看过条件觉得不错,让媒人传个话,父母同意,就结婚在一起。外公笑着说那时候没有什么自由恋爱,但他们也吵吵闹闹恩恩爱爱在一起六十年,今年刚好是他们六十年的金婚纪念。外婆是没有文化的传统乡下女人,而外公出身书香,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不知道当初两家是如何同意结亲的。外公的母亲很有文化,年寿很长,我还记得有一次她和外婆同桌吃饭,老太太聊起一个话题,说“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引用了先生的一句话,外婆一边嚼着饭菜,一边问“哪个说的?小李?哪个小李?”老太太一脸郁闷,话题无法再继续下去。而外公在那个年代上过中学,文化程度较高,年轻时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曾经骑着马从江苏到内蒙讨生活,他说那时候在包头冷的受不了要蹲下,立刻被人抱起来,说蹲下就冻死了。 在特殊年代,因为家庭原因,外公被戴过高帽,那时是外婆一直陪着他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