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尔大学当校长时的经历有关。</p></p>
他知道李谕马上再次获奖,而两次诺奖甚至只是李谕研究成果的一小部分,这种物理学领域的顶级大佬来了必须演个讲。</p></p>
李谕自然答应,反正已经演讲那么多次,有了足够经验。他在演讲中先聊了聊物理学界的发展以及自己的一些感悟和成果,然后拉拢了拉拢康奈尔大学与中国留学生的感情。</p></p>
不仅在康奈尔大学就读的胡明复、胡适、赵元任、杨杏佛等人出席,远在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姜立夫、竺可桢全都集中到康奈尔大学听李谕演讲。</p></p>
这几人中,胡明复与姜立夫是搞数学的;竺可桢搞气象学;赵元任与杨杏佛虽然此后并没有继续投身科学,但目前赵元任也在学习物理学,杨杏佛则在学习机械学。</p></p>
总之他们目前都算科学圈里。</p></p>
李谕花了半天应付完大学公事后,才与竺可桢等人来到了科学社分社租的小教室中。</p></p>
这时的美国大学学生不多,空闲教室不少。</p></p>
最热衷科学社分社事务的胡明复激动道:“院士先生今天一来,我们才切身体会到您在洋人面前多厉害!我们平时只在典礼时才会见着校长,今天他早早就来迎接您。”</p></p>
“就是!”竺可桢道,“您大大振奋了我们科学兴国的斗志。”</p></p>
“科学兴国还要仰仗更多你们这样的学生,”李谕说,“国内的《科学杂志》发行不错,稳定在几千册,随着时间推移,肯定有更多人投身科学领域。我准备把大同大学一栋办公楼作为科学社专门用地,将来各位回国,科学社会定期组织活动,将大家持续联络在一起。”</p></p>
姜立夫说:“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归国了。”</p></p>
“没必要,”李谕笑道,“你们最好在这边多学几年,能读多久就多久,不要浪费机会和经费。平时多给国内杂志社投投稿件就是,另外,写稿子的时候留意我们处于科普期,控制一下难度。”</p></p>
胡明复说:“我们还是学生,写不出院士先生那样的顶级文章。”</p></p>
李谕不挑:“不用过分追求质量,现在要的是数量,你们写出来就大胆投稿,我都会发表,顺便给你们可观的稿酬。”</p></p>
胡明复说:“平时我还会画一些科普性质画作,杂志可以发表吗?”</p></p>
“必须可以!”李谕说,“我正好想再办个《科学画报》,提升趣味性。”</p></p>
胡明复道:“那就好办了!”</p></p>
胡明复是给《科学杂志》投稿最多的留学生之一,而且他挺擅长写科普文章,十分注意向读者介绍各方面的新知识。</p></p>
《科学杂志》头三卷就发表了胡明复的47篇文章,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天文气象、教育、军事等等,由此可见其知识的渊博。</p></p>
“胡氏三杰”每一个都很牛。</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