侈,别说列宾这种大咖,普通画家画个肖像画也不便宜。 李谕笑道:“回头好好保存,以后可值钱了。” 吕碧城显然并不太了解油画的价值:“很值钱?” 李谕说:“那当然,列宾是目前全欧洲一等一的画家。在美术上的地位,就等同于托尔斯泰在文坛的地位。” 吕碧城明白了,但看到画作中他们两人前后站立,于是说:“这幅画不要让别人看见。” 李谕纳闷道:“为什么?” 吕碧城道:“总之就是保密!” 他们二人又到了大街上,买了一套托尔斯泰的作品集,然后第二天来找托尔斯泰要签名。 他们刚到彼得堡美术学院门口,李谕就看到托尔斯泰正在与一名比他高大一些的中年人说着话。 李谕一眼就认出来了,好嘛,竟然是高尔基。 吕碧城可不认识高尔基是何方人物,着急忙慌要去找托尔斯泰签名。 托尔斯泰也看到了他们,打起招呼:“你们来得还挺早。” 吕碧城拿出昨天买的一套书,托尔斯泰笑道:“你们买得还真全。” 随后就一本本签好。 高尔基观察了一会儿,问道:“你们是……来自中国?” 可算是有个不把自己当小鬼子了,但李谕很好奇,问道:“您是怎么看出来的,高尔基先生?” 高尔基却惊讶道:“你认识我?” 李谕笑道:“不仅认识您,我还知道那句‘让暴风雨来得更勐烈些吧’!” 这句出自高尔基名篇《海燕》的诗句,恐怕全中国人都知道。 如果单论知名度,高尔基此后在国内的地位恐怕比托翁、陀翁等人都要高。 虽然不排除其中包含政治因素,但高尔基本人在文学上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同样不容小窥。 茅盾在1946年左右就说过:“高尔基对于中国文坛影响之大,只要举出一点就可以明白,外国作家的作品译成中文,其数量之多,且往往一书有两三种的译本,没有第二人是超过了高尔基的。” 鲁迅这种眼光很高的人对他的评价也不低。 高尔基再次惊讶道:“你还会背我的作品,真是令我感到不可思议!至于为什么能看出来你是中国人,因为我见过不少日本人,与你的感觉并不相同,所以就算是没有辫子,我也知道你不是日本人。” 托尔斯泰说:“你要是知道他的名字,就更加觉得不可思议,他便是那位积贫积弱的清国崛起的科学巨匠李谕。” “哦!?”高尔基忍不住再次打量了一下李谕,“竟然能在这遇见!我还想明年或者后年去美国时见一下你,我很想知道一个清国的科学家是怎样做到令欧洲科学界刮目相看。” 过两年,列宁就会派他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 李谕说:“科学与艺术还是有些不同的,艺术受文化环境的影响很大,但科学却是隐藏在自然中的史诗,并不会因为人类不同的意志而左右。” 高尔基道:“说得有理,你对科学的见解属实让我钦佩。” 托尔斯泰又对高尔基说:“我已经看过你写的那本《在底层》,如此写,恐怕沙皇政府还会逮捕你。” 高尔基参加过不少次游行示威,但他的名气目前比不上托尔斯泰,沙皇政府不敢抓托翁,却敢逮捕高尔基,他已经两次入狱。 高尔基满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