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字文义太晦,故译时改之曰‘通物电光’。” 其实这就反映了此时翻译科学书籍的一大难题:缺少科学名词术语。 于是王季烈只能把字母“X”直接音译成了“爱克司”;X光则按照自己的理解译为“通物电光”。 好在不管是“爱克司”“天光”还是“通物电光”都没有真正使用下来。 虽然这方面有点与后世不一样,但王季烈还是真正把“格致”一词翻译成此后更加通用的“物理学”的人。 中国第一本大学意义上的物理教科书《物理学》也是出自他手。 这本《物理学》是从日本翻译过来。本来的编纂者是一个叫做饭盛挺造的东京大学讲师,他编撰此书是借鉴德国的物理学书籍,也是他上课时的讲义。 由于饭盛挺造本身数学不达标,他在编撰讲义时主要是重物理概念,较少有数学演绎。 但也正是因此导致此书的难度大大降低,再加上他加了不少插图,所以在日本很受欢迎。 后来在中国做教习的日本人藤田丰八便推荐了此书,并与王季烈合作,把这本书翻译成了中文。 藤田丰八最初就想用“格致学”作为书名,但王季烈主张用中国古已有之且日文已经采用的译名“物理学”一词。 这个名词的确很快为中国学术界接受,“格致”作为物理的译名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果去看的话,各位肯定还会像看大清微积分教材一样感觉头皮发麻。 因为虽然它中下册三册、20万字的篇幅听起来不多,但竟然也是用文言文书写,并且符号系统还是采用李善兰的那套天干地支代替abcd的做法。 就算是李谕这种科学修养很高的人,看起来也非常痛苦。 其实又增加了阅读门槛。 李谕看到了桌子上已经翻译好上册和下册的王季烈版《物理学》,说道:“晋余兄毅力堪称令人佩服。” ——让一个压根没有什么科学基础的人翻译这种大学物理教材,多少有点难为人了。 王季烈却说:“我自从看到帝师所编入门教科书中用的西方符号系统后,深表忧虑。如此一来,岂不无法与我所写大学堂用教材《物理学》通用?” 李谕笑道:“想要走上世界,使用这套新式的符号系统是必然之举。” 王季烈摇了摇头说:“非也非也,如此激进,只怕学生们无法接受。” 李谕肯定不能把正确的做法改回去,于是说:“先生似乎并没有做过物理题,如果演算起来,字母与数字用起来要方便许多。” 王季烈说:“我也会算数,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困难。” 李谕问道:“那您要是解个方程,做受力分析哪?” 王季烈确实并不太懂深入的物理学,含湖道:“我想也可以的。” 李谕说:“如果先生试着解一道力学题目,就不会这么说了。” 王季烈身后的藤田丰八说:“李谕先生说的没错,我之前也说要用西式符号系统,毕竟学习物理学之学生,必然要学习英文,并不会成为障碍。” 王季烈有点踌躇,他感觉自己的进步意识已经够可以了,但在这一点上还是难以接受,“这不就是在完全的西化路线嘛?还如何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思想。” 王季烈终归是张之洞的幕僚,对这套教育思想摆脱不了。 李谕说:“既然是西学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