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大学问家。” 那桐却不以为意:“洋人的道道终归只是奇淫技巧,能有何难?等咱的学堂建设好,轻轻松松比他们厉害。像李谕这样的人岂不要多少有多少,有什么大惊小怪!” 奕劻道:“不愧是那尚书,真知灼见,所见不凡!” 那桐说:“我早就听荣尚书(刑部尚书、管学大臣荣庆)说过,此人在京师大学堂招生考试中,虽然名列第一,西学各科成绩很好,但唯独经史相关的一科不及格。王爷觉得这说明什么?” 奕劻问:“说明什么?” 那桐得意道:“自然是说明经史学问更难,而洋人所谓的科学之道不过尔尔!” “哎呀,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关窍!”奕劻顿时“恍然大悟”,赞道,“那尚书不愧是旗下三才子。” 真是逻辑鬼才。 那桐一向自负,与荣庆、端方并称旗下三才子,不过水平嘛…… 电报很快也转到了京师大学堂李谕手中。 发电报的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物理教授长冈半太郎以及日本东北大学执行校长化学家小川正孝。 字里行间中,两人对李谕还是很尊敬的,不过目前日本的科学也并不强,他们在日本算不上什么大人物。 日本早期的大学和清末民初的大学没有太大区别,主要是着重于政法以及工商业。 不过日本的大学此后进步神速,迅速补齐了理工科短板。 这是值得咱们学习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一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极难极难的事情。 李谕心中当然也明白,日本是通过搜刮掠夺来大量金银,才能大手笔投入基础教育,经过多年沉淀才厚积而薄发。 如果真能把这套理论学过来,的确很有价值。 只不过从历史来看,晚清派出去的载振以及那桐等五名高官,在日本一行基本就是在四处游玩观光,并没有履行考察使命。 而且教育的确是一件非常非常耗时又非常花钱的事情,清廷还真不见得舍得花那么多钱砸进基础教育中。这就很难办了,难以跳出死局。 由于此次去往日本的人数众多,李谕等京师大学堂的学生同载振等人一个批次出海。 而贡王则是在日本驻清公使内田康哉的安排下,与肃亲王的儿子宪章及那彦图的儿子祺承武搭乘专门的日本邮船。 到达天津塘沽港时,那桐看着众多展品问道:“听说劝业博览会上很多参展的主要是工业品,为什么现在都是一些茶叶、瓷器?” 送行的唐绍仪说:“那尚书,现在咱们的确没有什么工业品可以拿得出手。” 一同出行的五名大臣中的毓隆说:“咱们建了这么多机器制造局,研究了几十年,什么都没研究出来吗?” 唐绍仪摊摊手:“差得太远。” 毓隆不可思议道:“就这么难?” 唐绍仪用他的原话回道:“就这么难!” 毓隆的孙子正是后世大书法家启功。 他啧了一声,看着茶叶说:“选的茶叶倒是上等,也够东洋人见识了。” 那桐却不太满意,“无论如何也该有几件像样的工业产品,咱们大清国总该拿点东西出来让东洋人见识见识。” “那尚书指的是?”唐绍仪问。 那桐说:“就比如炼出来的铁还有采出的煤。” 唐绍仪无奈道:“好的,我会如此安排。” “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