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罗、品治、三上、惠苏、神石八郡,取得了备后战场的主动。
至于播磨、摄津、大和、伊贺、因幡、但马、丹后、丹波、近江、伊势等地南北双方依旧形成缠斗的形式,不过,在秋收后落雪前幕府可能从东国源源不断调集的大军的威胁面前,南朝若不能及早消灭敌对的势力,恐怕接下来形势就会陡然逆转。
当下也只有在出云、伯耆、备中、备前、美作、和泉、若狭等少数国度,倾向南朝的势力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其中特别是在美作,由于守护吉良满氏的遇刺不治,南朝完全控制了该国,使其成为了南朝势力在西国的中流砥柱。
“看来元寇对当前的局面已经有了警觉。”
也许考虑到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经过几天的争论,伊予朝廷终于对元军方面在通商口岸开设商馆、椎场的提议做出了正面的决定。
“那就正式向元寇方面通报日本的现状吧。”
伊予朝廷的算盘是,若是能得到元廷的册封,再将与元廷作对的罪名推给幕府,未必不能从元廷借来东风,重演高丽王庭消灭权宦崔氏的一幕,当然,可能要付出的代价,这些公卿们也早就想到了。
“若是天朝可以出兵相助,我朝愿割让九州和对马、壹崎各岛。”
既然大佬们已经做出了决定,那么答应就很快的传到了翘首以盼的元军商船队的几位主官耳里,日本人请何蟹何大人至今治城中商议关于开设商馆的事宜。
难道是袁大海推测失误了?
带着这种疑惑,何蟹来到了城中,却没曾想得到的却是如此惊人的结果。
“兹事体大,下官无权回复贵国的请求,恐怕就算行省参政大人也无权答应。”何蟹极力抑制住心头的狂喜,试图完美的扮演一名元帝国的使臣,因此打着官腔的他给予了南朝方面最标准的答案。“此事非皇上之命不可。”
“下国当然明白此事须经大元皇帝陛下首肯。”说着带着乌帽子的下位公卿递上一个小袋子。“区区薄礼不成敬意。”丝袋内圆润的感觉告诉何蟹这是一袋子都是珍珠。“还请上国天使将此事上奏天朝皇帝。”
“好说,好说。”何蟹眉开眼笑的将丝囊揣入怀中,这可是公私皆宜的双丰收啊。“不过,此事贵国方面还是不要抱有太大的幻想。”
收了钱的何蟹眼珠一转,再度抛出一番话来:“此番回国一来一回,至少就要半月时光,而我朝地域广阔,现而今又在南攻缅甸、占城,皇上为此日理万机,能不能抽出时间来关注贵朝平定叛乱还是两说呢。”
随即何蟹压低了声音,做了一个手指向上的动作:“几位大人那边不加疏通的话,恐怕就算下官把贵国天皇的要求递上去的话,也未必能送到皇上的面前。”
出身名家的正六位上(位阶)右近将监(官名)日野(氏)国朝(名)眉头一皱,虽然公卿中贪婪之辈比比皆是,但是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直接的索贿,要知道刚才他给对方的一袋走盘珠的价值在日本也是不菲的,可是对方就得陇望蜀说什么还要对几位执宰大臣进行贿赂,否则南朝的要求就绝不会上呈到元帝面前。
他自是不知道,何蟹此举是为了日后公国军不提供帮助南朝义务所做的预先铺张,但他却知道按照对方刚才所说的意思即便南朝方面再花重金下去,也未必能让元军为其火中取栗。
“请大人放心。”
日野国朝笑了笑,他不会愚蠢的现在就拒绝了何蟹的要求,毕竟万一将对方推到幕府一边,南朝的损失就大了。
当然包括他在内的南朝公卿们也都明白,在没有消化九州之前,元军肯定希望南北朝之间打得越激烈越好。
然而,己方不正是担心,一旦元寇吞下了九州,自己这边却还没有跟幕府分出个子丑寅卯来嘛,到时候元军的压力可不能由南朝一力承担啊。
“好,好,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