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这就是《道德经》最强的一个地方,它的语言是具有说服的美感的。 又是一个学子起身问道:“伯阳公,您是圣贤,那圣贤应该如何做呢?” 李耳回道:“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善良的之所以善良,是因为不善的存在。 圣贤的存在,是因为不贤之人的存在,若是没有不贤之人,则人人皆是圣贤,不要过于推崇贤能之人,这是不符合天地至理的。” 这一番言论堪称石破天惊之语,贤能之人是一向受到推崇的,尤其是《洛语》的各种注释之中,充斥着贤与不贤的辩论。 这些学子一直接受这种教育,对于李耳的这一番言论有些无法接受,但是李耳自然不会仅仅输出观点。 在他无数的例子阐述之中,学子们发现,李耳并不是不推崇贤人,而是认为对圣贤的追求不可过分。 一旦超过了正常的限度,给予圣贤过高的地位,给予圣贤权势、声望,那么就会在社会之中形成一种风气。 对圣贤的追求就会从思想层面的升华,转变为现实之中的争权夺利,这是不利于社会安定的。 从清晨一直到傍晚,侍女将鼎食来来回回的换着,数百人不知疲倦的在这里向李耳提问着。 李耳则无所不知,他总能说出一番逻辑自洽的道理,而且隐隐约约的能够包含他们往日之中所学的道理。 上善若水! 这位伯阳公以自身践行着这个道理,他的思想包容万物,他的智慧洞察一切。 所有人都已经对李耳佩服的五体投地,洛言让侍者将今日的对话全都记录下来,白白得了一份《道德经》的原版注释,这不由他不高兴啊。 “伯阳公,您是真正的圣贤啊,这世间还有您不明白的道理吗?”有学子刚刚问完一个问题,有些感慨的说道。 李耳沉默了一瞬,缓缓道:“吾作《道德经》五千言,穷究天下至理,但素王的一切,吾都不知道要如何解释。” 这话一出,场中瞬间沸反盈天,然后又陡然归于寂静。 素王之智,如圣如天。 素王之格,至尊至贵。 素王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这不需要思考。 随着钟声响起,李耳圣贤之名随着一些辩论的片段,向着四方列国传去,无数对世道迷茫的士人向着洛国学宫而来。 新的时代,开启了。 下午还有2000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