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受体蛋白,也不是源于某单个肿瘤抗原。” “而是源于一个成体系的机制,这个机制是一整套下来的,不仅包含了对受体蛋白的识别,也包含了抗原的识别,同时还有免疫细胞的条件……总而言之,现在只要我们能够帮助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执行这样的机制,肺癌细胞将能够轻松的被解决!” “而这,可多亏了你当初的帮助!” “这样啊……”李牧还是问道:“但这和那些人找我有啥关系?” 李如雨想了想说道:“老陈好像说过,如果没有你的数学分析,我们绝对没有这么容易就发现这个关键,甚至压根发现不出来!大概就是这个原因了。” “那些实验室希望找你进行合作,大概也是想你能帮助他们分析出实验数据中存在的差异。” “在以前,我们虽然十分重视实验数据,只不过,如果分析不出这些数据中存在的细节差异,就算是有数据也白搭。” “所以那些人估计就认为,靠你的分析,说不定就能从数据之中发现出一些重量级的成果。” “就像是我们这样。” 李牧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后便说道:“原来是这样啊,我知道了。” “嘿嘿,就是可惜你不在国内,不然的话,我们昨晚的庆祝宴,肯定得找你来,老陈肯定也会好好地向你表示一下感谢。” 李牧不由失笑:“总会有机会的。” …… 李牧大概还是想象不到,当初随手提供的一点帮助,居然就对整个生物医学界产生了那么重要的影响力。 他们的课题不仅仅是在成果上对癌症研究的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性,其研究方法对于整个生物医学界更有一种创新性和开拓性。 在接下来的几天之中,这篇论文的影响力就逐渐发酵了起来,直到其正式在《细胞》杂志上见刊后,就更是达到了一个顶峰。 《细胞》杂志的主编,约翰·范对这篇论文进行了针对性的点评:【这篇论文无疑是很成功的,而且它不仅仅在结论上是成功的,它在过程和方法上也十分的成功。 在结论上,它为我们揭示了我们以前从来都没有注意到过的一种机制,也许想要利用我们身体内的免疫细胞来杀死癌细胞,掌握这样的机制将成为关键,现在的我已然相信,癌细胞的解决,将不再是人类的奢想。 而在过程和方法上,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学科竟然可以将实验数据应用到这种程度,那些看起来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的数据,竟然隐藏着我们所看不见的真相,曾经的我,只善于观察实验的现象,却从来都不善于去分析实验数据,但现在看来,我应该改变我的想法了。 不过最令人惊讶的是,做到这种事情的,居然是一个从来没有研究过生物学的数学家!】 当然还不仅仅只是如此,不管是《科学》还是《自然》,也都对这篇论文进行了引用,并且还放在了【RESEARCH HIGHLIGHTS】的栏目下,意味着当前的研究热点。 并且这两家杂志都请来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对这个成果进行点评。 201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癌症的研究专家,免疫学家詹姆斯·艾莉森就作出了极高的评价:“这篇论文的成果是十分出色的,其不仅揭示了肺癌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一种新的免疫机制,同时也为攻克肺癌带来了巨大的助力。” “当然,我们也很清楚,这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这是一篇能够改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