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遗憾的是,C高这样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培养出那样的理想学生,因为照理来说能把这样的基础分抓牢的话,那么一张150分的试卷至少能拿到100分,而C高学生每年的高考分数平均分一直是在80分上下浮动。现在超纲题的引入,让原本能靠扎实的基础拿到的分又低了不少。在看了今年的卷子之后,王世忠老师惊叹于,今年高考政治试卷上的基础题分值占比才76分,刚刚超过一半的分。 而超纲题,占了整整36分。 这可能也是老师们开始抓我们超纲题目的原因。 高考这样出题,会导致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程度稍微好些的学生在应付那些超纲的知识点时,由于发散思维的存在和平时基础的积累,会更加地得心应手,而程度不好的同学,不仅平时的基础题目会丢分,难的题目也会大量拿不到分。总体而言,平均分是不会变的,强者恒强,弱者更弱。刷下去的是那些中间水平的学生。 但是各大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会随之提高,也就是说,现在高考筛选考生的标准提高了。 标准提高,意味着考生和高校市场的供需变化关系。现在的考生数量远远大于高校招生人数,高校宁愿少招一些人,确保自己的生源质量,也不愿意多招一些存在明显短板的偏科学生。 人才市场接近饱和,未来的高考和就业也只会越来越难,这是铁一样的事实,高考中出现的超纲题只是这个问题的一个缩影罢了。但是这好像不是我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现在多想这种东西只是徒增焦虑罢了,现阶段要做的事是好好应付明天的摸底考试。 “我并不认为大量出现超纲的题目是一件正常的事,但是我们无力改变这一现象,因为它的根源就在于高校招生人数减少、工作岗位减少,再进一步说就是当今社会人口比例的严重不平衡这种严重的社会问题。”江颂月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 “嗯,这样的考试模式一旦继续下去,是利好我们这样的人的,但也毫无例外地会摧毁C高的大部分学生,不知道那个学习群的存在会不会改善这一现象。”我叹了口气,“不是所有人在看到那种卷子的时候,都还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的。” 作为一个擅长发散性思维的学生,我倒还挺喜欢超纲的知识点的,因为有些其实稍微动动脑子就可以想到,再加上我并不薄弱的基础,合理推导一番其实做出来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不过,这种跳跃性的思维是一把双刃剑。有的时候我给别人讲题的时候,他们总是说我跳步骤。没错,我确实省略了中间的一些思考逻辑,但是那些对我来说习以为常,相当简单的逻辑链,他们要我拆开来解释好几遍才能听明白。从1到4,我很自然地就能想到中间有23,可是他们想不到。 不过这不是他们的错,所以我每次讲的时候都特别细心,他们需要我讲什么,我就讲什么。有的时候甚至讲好几遍,讲到他们听懂,能完整地复述一遍思路给我听。可是我能帮他们的,也就仅限于课内的东西,超纲的题完全不同,回答那些问题的时候用到的思考过程甚至也有可能需要当场想,这就很难跟他们解释了。 “唉...难说。”确实,这很难说。 摸底考试考完没多久,分数就出来了,我还是年级第一,江颂月还是年级第二,但是总体的平均分比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低了十几分。老师在试卷中引入了不少超纲的题,政治更是离谱,满分150分的试卷,超纲内容占到了25分,政治这一门的年级平均分刚刚达到90分。 我本以为政治老师进教室的时候脸会非常黑,责怪我们为什么做不出来那些题,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