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金手指,朱铭不但记得穿越前看过的书,现在读没看过的书也能很快记住。 大学之道的三纲八目,是为了引出道用论。 而如果要造反,还得解决“忠”的问题。 朱铭每天晚上,会用一个小时阅读儒家经典,同时摘抄自己想要的内容。 儒家大量论述“忠”的书籍,一本是《论语》,一本是《左传》。 孔子的忠,有两个指向:一为忠君,二为忠人。 忠人很好理解,就是待人要忠诚。 至于忠君,孔子是有条件的,核心是“君君臣臣”。 既,君主和臣下要各守本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你不以礼待我,别想我忠诚于你! 高官厚禄,就是以礼相待吗? 非也! 至少朱铭不这样理解他认为自己的高官厚禄,来自于民脂民膏。 孔子不但反对愚忠,而且反对冒死直谏。他认为君主有错误,应该像对待朋友那样进行忠告。如果君主不听,那就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至于面对无道昏君,孔子的建议是赶紧开溜,隐居读书干啥都行。 又说,国家有道,我却贫贱,这是我的耻辱;国家无道,我却富贵,这也是我的耻辱。 所以朱铭在造反之前,必须辞官归隐,最好能提前一两年辞官。 孔子的忠君,是有优先级的。首要任务为“敬其事”、“谋其道”,也就是帮着君主治理国家。 《左传》的很多言论,反而有愚忠的味道,动辄就闹着要去死,这是背离孔子本意的。 但《左传》也有自己的标准,比如“上思利民,忠也”。 又比如,随侯说自己祭祀神灵时,牲口很肥,粮食丰盛,为啥还叫不敬神? 季梁回答:“夫民,神之主也。所以圣王先让百姓温饱,再去礼敬神灵。祭祀时牲口肥、粮食丰,是君主在向神灵展示国家强盛、百姓富裕。现在百姓都吃不饱,你特么独自丰盛有屁用。神灵知道了怎么可能赐福于伱?” 嗯,这个可以用来上疏皇帝,在辞官之前好生劝谏宋徽宗。 简直就是宋徽宗的写照啊,君主独丰,百姓穷困,还热衷于拜神。 朱铭现在已经搜集了好几部经典,把跟“忠”有关的都抄下来。他还会继续阅读摘抄,到时候写一篇《忠论》,认认真真、仔仔细细阐述忠之道。 …… 《大学章句疏义》传播非常迅速,这玩意儿字数不多,半天时间就能抄写完毕。 州学里很快出现人传人现象,士子们争相传阅誊抄此书。即便暂时还没抄录的也张口闭口“修齐治平”,仿佛三纲八目已经成为时尚,你不强调这个,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读过书。 李道冲派遣心腹,花了一贯钱,弄来一个手抄本。 读完之后,李道冲沉默了。 这本书肯定能迅速传播,这本书的作者也能青史留名。而自己跟朱铭作对,恐怕也会青史留名,但留下的名声恐怕不会很好。 必须禁绝此书! 朝廷又不是没禁过,第一个把《大学》单独成书的是司马光。 司马光的《大学广义》,如今市面上已经见不到了。 蔡京主持学禁,洛阳禁得最严。二程和司马光,各自把《大学》单独成书,全都被官吏没收得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