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不断的分出兵力,乃至把一些个降官都派出去任职。
武宁关一战之后,刘芳亮兵出井陉也进展顺利,这个范畴就又添加了北直隶地区。
并且还要留下兵马挟制大同的姜瓖和宣府的王承允,以至于在这个过程中,李自成身边的可战兵力是在不断减少的。
但即便如此,李自成身边依旧有十万可战之兵,而且这十万人还多是老营老军,是李自成五营兵制的主力部队。
至于把这十万人说成数十万众、百万众,这不很正常吗?
要清楚在这个时代,只要人脸皮厚一点,就完全可以把民壮民力也归纳入大军中的。
十万主力连同数量众多的随军民夫民壮,这个进度,李自成真的是想快也快不了的。
不过刘芳亮却十分给力,就在秦朗都认为没有危险了的时候,津门卫突然传来急报——刘芳亮兵出静海,这都已经打到津门卫南门口了。
后世时候从保定到津门那是十分便捷的,可在明末这个时间点,保定与静海之间却隔着得胜淀和三角淀两大水泊,中间的陆路相当狭窄。
如果津门卫有足够的兵力,在静海设下兵马防御,刘芳亮部又缺乏漕船,想要拿下静海还真要费点周折。
然而津门卫的兵马根本就无力去守卫静海,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刘芳亮的一支前军夺取了津门的南大门。
即便皇帝在十七日日落时候就乘坐船只抵达了津门,还随行带来了一支军兵,可整个津门依旧人心惶惶。
甚至因为崇祯帝的到来而更加惊慌。
这就是板上钉钉的要被李闯军打了。
大明皇帝在此,李闯军怎么可能放过呢?
不过有近在咫尺的秦朗军,还有黄蜚、沈廷扬和冯元飏的兵马,崇祯帝心里倒一点也不慌张。
打不过就逃么,乘坐海船而去,闯贼还能追到海里吗?
事实上当崇祯帝人抵到津门的那一刻起,大明的走向与历史上的原本轨迹就迥然不同了。
崇祯皇帝眼中根本没有惊骇的李闯军,而是先就颁布南幸诏书。
号召天下忠勇之士南赴金陵,于南都待用。
然后连发诏书,一边把李自成说成是天下大害,号召北地忠勇之士抵抗闯贼,但凡建功,必不吝封赏;一边把吴三桂、左良玉、郑芝龙、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包括秦朗在内的这些个兵头,或是从伯爵提升到侯爵,或是封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