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打开了什么开关一样,二丫突然学习就快了起来,短短几天下来,就认识了好几十个字,虽然还不会写。 二丫新式的学习方式,惊呆了众人,也引起了他们兴趣,都说要帮二丫学习,给二丫准备各种能用的字条。 菜谱、药膳谱子,还有抄好的草药大全,甚至都画了草药的样子,都是很实用的,厚厚一摞,直看的二丫眼晕,只觉眼前无光。 韩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当然引起了院里各方的注意,不过都还有分寸,或者是碍于脸面,没有直接上门打听消息的。 院子里的地二丫收拾的差不多,自留地自然就是下一步计划里的。 二丫请殷老太太带她去自留地,院里的自留地是连起来的一片山坡,在家属院的另一头,要翻过个小山坡。 俩人出了殷参谋家的门,短短几分钟的路程,就遇上好几拨人打招呼。 殷老太太一一给二丫介绍,明显把二丫当自己家孩子看,本来想打听消息的,也都打了退堂鼓,殷参谋长可不是好惹的。 “你不用理他们,人嘛,什么时候都爱乱打听,在老家上工累的半死还不是嘴不闲着,过段时间也就好了。” 殷老太太小篮子里装着给殷老爷子的水,殷老爷子是真正的庄稼人,只要能动便一天都离不开庄稼地。 “我家这个老头子,就是不会享福,这两年身体才养好点,那点自留地就不够他折腾的了,还要开荒,你说他是不是嫌命长。” 可能是平时没什么人和殷老太太说话,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下来,都不用二丫回应,就能说的很乐呵。 韩家的自留地还是很好找的,杂草最多的那一块地就是,就是郑晓露都能抽出时间把地给种上,只有韩家这块地荒着。 殷老爷子是个少言寡语的小老头,经常帮二丫收拾自留地。 俩人在种地这块,还挺有话聊,尤其是堆肥这一块,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一个刚学字的,带着个文盲,对着几张方子研究的起劲,俩人在自留地这边,挖了好几个坑,每个坑里各种肥料的比例都不同,俩人还挺严谨,做了旁人都看不懂的实验记录,真是种地种出了花来。 吴家人来的第四天,韩长居和刁家老爷子都回来了。 韩长居长相斯文,要是没穿身上那身军装,倒是像个教书先生,文质彬彬的。 刁老爷子就很有军人气质了,虽然年岁上来了,可腰板永远都挺的直直的,很是威严,让人看着生畏。 除了坐月子的韩丽珍和什么都不懂的刘川柏,剩下的人都聚在刁家。 “堂叔,安市这边这几年你们是待不了了,我们给你们找了个地方,你看成不成,就是建仁的老家,郑家镇,走工作调动,那边要建一个新的卫生站,需要几个医生,咱们可以挪出来俩个位子。 先让白及和白前过去,孩子们下乡,给安排到郑家镇或者是珲市里的乡下,都安排在那附近,等他们安顿好了,你再过去,那边现在还冷,什么准备都没有,你现在过去不合适,等他们把工作、住房落实了,夏秋时候你再过去,我们也放心。” 吴川乌考虑了一下,便点了头,这时候有这样的地方就不错了,这样安排,一大家子,也不算分开。 “挺好,二丫说,那头山多,草药也多,南边我去的次数不少,北边还没去过呢,说不定还能弄到几根老山参。” 吴家小辈这边年纪最小的都有十五岁了,勉强能够下乡的年岁。 安顿吴家人,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