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璧二人,不知引得几多少女春心萌动。更有大胆者,红着脸羞答答对骏马上的美郎君抛掷花朵,引来围观百姓如浪花般热烈的善意大笑。
两位郎君不羞不惧,微笑着拱手向下面的百姓致以谢意。那时的盛景,别说怀春少女,就是少妇老媪都恨不得再年轻个几岁几十岁,也学一学少女掷花,好博得郎君一笑。
张姝坐在亭中,隔着轻纱帷帽,俯望下去。
面前的白纱随山风飘动,影影重重之间,只见山谷下不远处,人头攒动,两个高挑潇洒的身影被人们簇拥着稳步走上山来。
今日,杨敏之领祖母和父亲之命,奉祖父的牌位到红螺寺供奉。同在翰林院就职的好友郑璧作陪。
不曾想,京中百姓从春闱揭榜到如今一个月过去了,依然热情不减。一路上还有六部的小吏闻风赶来,殷勤问候。
三年前杨敏之的祖父杨太公驾鹤西去,其父杨敬庭从吏部尚书之职挂冠,回老家眉州为亡父丁忧,现正在从眉州回京城的路上。杨公还未到京城,万岁已连发几道诏令,任命他仍为吏部尚书,加封集英殿大学士,入内阁,承首辅之职。
杨首辅还没到京城,杨敏之却近在眼前。
他春闱过后回眉州,先行迎回祖父牌位,今日特供奉到红螺寺。
焉不知,杨首辅之子杨敏之不会如前任首辅卢温之孙卢梦麟一般,成为另一个隐于内阁竹幕之外的“小阁老”?
小官小吏们哪能放过这个露脸的机会?硬生生把红螺山挤成元宵节的庙会。
日头渐高,上山路队伍臃肿,移动缓慢如蜗牛。这么走下去,几时才走得到山顶?
杨敏之有些不胜其烦,清俊的面容还保持着礼貌得体却不乏疏离的微笑。卓尔不群的年轻上位者,自有一股浑然天成的傲气与自矜,并不令人生厌。
杨敏之身旁,郑璧一边擦拭两鬓冒出来的汗,一边对热情的百姓和谄媚的官吏拱手辞谢:“各位父老,上山路不易行走,就此别过,就此别过……”
此时,轰隆隆的钟声从山顶传来,仿佛威严庄重的巨雷从天宫垂临人世。
是红螺寺的僧侣在撞钟,早课即将开始。
张姝从观景亭回望钟声传来的方向。帷帽被山风鼓动,凉风拂面,天色正好。
一声,一声,洪亮的撞钟声在山谷间回荡,鸟雀从林间惊起,叽叽喳喳,又依山谷盘旋而起,成群结队掠过天际。
伴随着连绵的钟声,一阵巨大的山风袭来。
众人以袖掩面。
杨敏之抬头向钟声传来的方向望去。他眼前,不远的山崖上,观景亭中,或坐或站的众人也都情不自禁掩袖遮风。
突然,一顶帷帽从亭中翩然飞出,宛如白鸽从笼中脱出,不顾它的主人的娇声惊呼,在空中盘旋,飞出几个曼妙的舞姿,最后落到杨敏之的脚边,软软的覆了一段轻纱到地面上的这双云头履上。
杨敏之弯腰从地上拾起帷帽。
郑璧借大风之势,推他脱开人群,杨家的随从也赶忙跟上去。
跟在后头的人,三三两两的松动开,有的嫌山路难行转头下山,有的继续跟着杨敏之一行人往上走。
再转一个弯,就到观景亭附近。
观景亭中匆匆走出一个仆妇,走到杨敏之跟前,屈膝万福,接过帷帽道谢。
从山下爬上来的众人,气喘吁吁,停在山崖边歇息。这才看清观景亭中的人,以及,中间的娉婷少女。
少女接过仆妇从杨敏之手中拿回的帷帽,向杨敏之和众人所在的方向投下怯生生的惊鸿一瞥,随后便将帷帽重新覆于脸上。
只这一眼,众人只见眼前的少女,若蓬莱仙客,艳夺天光,让人不禁看痴。可是本该全然绽放的艳色,却敛于温婉羞怯的眉目之间,如渚上烟波,弥漫着淡淡的愁绪和不安,让人忍不住想要去吹散它。
山风凝笑脸,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