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姬兰玉心中的这层纠结,三千未能及时察觉,因为他正在忙于另一件事。 姬兰玉查探到了姬明成的底细,三千的人当时也在查,他自然也得到了消息。 姬明成不是老王爷的亲生儿子,对于这个结果,三千早有预料,也并不惊讶。但姬明成可以在被人揭发谋害老王爷之后全身而退得干干净净,这还是令三千有些吃惊的。 看来姬明成此人真的不是个省油的灯,三千起了与之争锋的心思。 姬明成毒害老王爷之后依然可以道貌岸然地站在朝堂之上假装孝子,不就是仗着他在朝中权势正盛,旁人不敢与他争锋吗?不就是仗着他们没有掌握确切的证据,无法将他的罪名板上钉钉吗?那三千就偏要让他知道什么叫流言猛于虎! 于是仿佛一夜之间,京城的大街小巷就开始流行起了一个戏文。 那戏文是讲一位郡王乃是王妃与外人偷情所生,却被王妃瞒天过海,当作王爷的嫡子养大了。 那郡王长大了之后野心也大了,就想独自霸占王府的家业,害死了他的几个弟弟。而王爷这时察觉了端倪,开始怀疑郡王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郡王发现自己的身世快要被拆穿,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毒死了王爷…… 这戏文的主角虽然是一个郡王,但却是实实在在地影射了摄政王的身世。尤其前段时间摄政王疑似弑父一案在京城里闹得沸沸扬扬的,不少人听了这戏文之后都联想到了摄政王身上,一时间,关于摄政王身世的流言甚嚣尘上。 其他百姓们虽然不知内情,但却十分热衷于这种极富戏剧性的情节,也纷纷对这出戏津津乐道。 这戏红遍了大街小巷,算是狠狠地打了摄政王的脸,也间接让他在民间的口碑被毁了。即使后来姬明成动用手段整垮了几个排这出戏的戏班子,他的名声也算是彻底挽救不回来了。 对于此事,姬明成的那些幕僚们心急如焚,他那一派的大臣们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姬明成却仿佛没什么所谓似的,对这件事没有太过在意,也没有强势镇压,任由百姓们暗中议论了。 那些幕僚们都以为姬明成这是心中自有成算,或许他已经想好了该如何处置那些流言,但实际上不是,姬明成只是更加在意另一件事而已。 姬明成知道,崔御史出面揭发他,以及莺儿的出现,应该都是姬兰玉在背后出力。 毕竟姬兰玉此前才刚刚查探了姬明成的身世,显然已经对他起了怀疑,甚至知道了他真实的身世。在这个节骨眼上,崔御史和莺儿突然出面针对姬明成,这件事怎么看都不会与姬兰玉毫无干系。 更重要的是,姬明成早就已经在崔御史发难的前几天就已经收到了消息。他派去盯着长公主府的人传回消息告诉他,长公主府的人去城外找到了一个叫莺儿的丫头,然后又将她送去了御史府。 正是因为得到了这个消息,姬明成才会提前让人去查莺儿的家世,并在金銮殿上当众揭穿莺儿替兄还赌债的事。 正因如此,当天他对上崔御史和莺儿时才会那么游刃有余。 知道姬兰玉针对自己,姬明成却没怎么动怒。 在姬明成眼中,姬兰玉就是一枝美丽而娇弱的鲜花,即使她花枝上的刺有可能会划伤他的手心,将他的手刮得鲜血淋漓,但她毕竟也只是一枝花,他呵护还来不及,自然不会与她计较,何况她的张牙舞爪于他而言只不过是挠痒痒而已。 姬明成悠哉悠哉地坐在书房中,拿着一把剪刀耐心地修剪着手里的蔷薇花枝,直到把那一瓶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