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篷给侄女披上,青山君摇头,说:“先帝驾崩以前,我甚至从未听过尧郎君名讳,更不知他出自丞相府。” “那您怎么觅得这号人物?” “先帝遗诏,让我带着亲笔信,去清河郡请尧郎君,用他,信他。 他说,可以来中都继续完成先帝交代的事,但只担虚职。” 李书音咋舌:“皇爷爷给他派了什么任务?这般兴师动众,竟让您亲自去请?” “不知。先帝临终嘱咐,除非尧郎君亲自开口,否则莫问。只要不损家国大义,他要做什么都由他去。” 驰骋疆场结束征战,执掌南凉十九年,先帝素来雷厉风行,行事果决,待人接物更是帮理不帮亲。 李书音从没见爷爷对谁如此维护。 “魏丞相知道皇爷爷看重尧郎君吗?” “应该知道,但无法掌控。 先帝驾崩,朝中缺年轻人,魏荣向我举荐尧郎君。我顺水推舟,亲自去请,以示重视。 起先,尧郎君宁肯抗旨都不回中都。魏荣奔赴清河,他也无动于衷。后来,魏郎君去信相劝,他才答应。 那两年,魏荣特别看重他,甚至想给他冠家姓、入族谱,有意让他继承家业。 当时,他比魏郎君风光得多。 后来不知何故,突然离开相府,挂冠而去。我问不出原由,只能放他走。 没想到,今年正月,他竟奉旨来守青山。兴许,他也认为你父亲比我更适合做南凉君主吧。” “当真是个传奇人物。”李书音注意到冠家姓一事,问,“魏卿入了丞相家的族谱?” “没有,恰好同姓而已。” 顺手拿块桂花糕塞进嘴里,她眨巴着眼睛央求伯父讲一讲魏溪亭的事。 “魏郎君啊……” 青山君倒杯茶给侄女,自己也喝了一杯。 “关于他,我倒是知道得多一些。 听闻是被尧郎君捡回相府的,彼时才七岁,只记得自己姓魏。 元嘉十五年,楚国六皇子携使臣拜访,锦州书院黎昌先生同行。带来一道策论题,邀南凉学子解答。 那道题,角度刁钻,囊括知识面广,难度很大。张榜十日,收论文千篇,皆不入黎昌先生之眼。 南凉颜面即将扫地,情况窘迫。 这时候,翰林博士呈上一篇文章。黎昌先生看后,大为赞叹。 龙颜大悦,亲自召见。 百官在朝,外使在列,都想看看写出惊世文章之人到底是谁。 当看见谒见者是个十五岁的小娃娃,楚国皇子怀疑我们糊弄,当即请先生出题。魏郎君对答如流,见解深刻,令人折服。 黎昌先生甚至当场请求,希望能将他带去锦州书院培养。” “皇爷爷惜才如命,才不会放魏卿走呢。” 青山君喜眉笑眼,表示认同。 “魏郎君当即婉拒楚国先生好意,说南凉亦有学识渊博的前辈,自己穷尽一生都只能学个皮毛。愿假以时日,能以学者之名,赴锦州书院交流。” “锦州书院是天下三大学府之一,黎昌先生更是学富五车。能得黎昌先生青眼,魏卿肯定声名鹊起了。” “时至今日,魏郎君在楚国的名声依然响亮嘞。” 李书音暗道,他果真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