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州有圣人突破的气息,气息别说席卷整个凉州,就算远在一州之隔的龙虎山都能清晰感受到恐怖气息。
原本还与三小真人在菜园打闹的太子殿下,瞬间收起玩笑心思,皱着眉头冷声道:“三小,去把清云和清山两个老东西都叫起来,本宫等下上山。”
同样感受到气息的三小真人从红薯地里站起,知道此事非同寻常,点头便往山上跑去。
太子殿下深吸口气,摇头无奈道:“要么不来,要么全来,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玄承熙又往身后并无一人的空地喊道:“土地鱼,跟京城打个招呼,本宫择日就回城。”
身后树林传出一声厚重的应喝声,不到三息时间,便有一只白鸽飞向京城。
玄承熙皱着眉,妖美的脸庞上阴晴不定,看向凉州方向,喃喃道:“只能在京城与你会一会了。”
龙虎山天师府在曾经的掌教白日飞升以后,山中便极少有全部天师共聚一堂的盛况,哪怕当年玄承熙率领数千铁甲上山,龙虎山上德高望重的老天师们也不曾破关而出。当年的道家三大家的论战,四大天师里也只是去了两位。在京城当了两朝宰相的蔺如六十大寿,普天同庆,龙虎山也只是挂上红灯笼,卖个面子罢了。虽说明眼人都知道龙虎山背后真正的靠山是谁,但聪明人谁都不会去点破这张薄薄的窗户纸,只会静观其变,等待真正出手的时机再做打算,是扶摇直上还是一坠青云,得等真正起风才知道。
玄承熙也许就是把握住了这点,才能在天子也是自己老子的眼皮下,肆无忌惮的做任何事。
或许早就在很久之前,他就抓住了大玄的命脉。
站在龙虎山门槛最高的府前,玄承熙大步流星进入头门,卧室甬道三百余步,通过二门直达大堂。在进头门二十步的甬道间跨路横建石坊一座,上书“仪门”二字。
玄承熙微微一笑,记得第一次上山,这群吊儿郎当的道士还让自己止步于此,最后却被身后的数百弓弩给吓得魂飞魄散。
从二门距头门一百二十步,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东西耳房各一间。
头门矮三尺,红墙绿瓦,脊兽腾飞,十二根大木柱设门六扇三道,门上画有六尊像为三对门神。
中门上端悬直匾一块,上书“敕灵旨”三个金字:前两柱挂有黑底金字抱柱对联,上联“道高龙虎伏”,下联“德重鬼神钦”。十八般古代兵器金光银闪并列两旁,显得十分威严。
二门前,东为玄坛殿,西为法篆局、提举署。
进入二门有一大院,院内合抱樟树十有余株,枝叶繁茂,十分葱翠,在二门通往大堂的甬道中心,掘有一井,深二丈七,据传系前朝道士白法奉天师法旨所建。名:一日“丹井”,二日“灵泉井”,三日“法水井”,院内二门内有一处茶亭,再此可品上龙虎山仙茶和上清板栗等龙虎山特产。
前距二门九九八十一步,后靠私第院门,面阔五间,较头门矮二尺,比二门高一尺,三面红墙,门前建有“塞身亭”,堂后门直通三省堂,中厅正上方横悬大玄十七年“御书“碧城”匾和前朝七年御赐“教演宗传”匾各一块。堂内原置有法台、令旗、朱笔、兵器、御赐半副銮驾,以及麒麟图祖天师像等,颇有公堂神威之感。
私第是历代天师的住宅,名“三省堂”,为江南院落式。
院门梁记载:“皇清同治六年清修”。
这区建筑是天师府的主体,面积约二千平方米,分前、后、中三厅和东西廊房,以及前左右花墙厢房,并与后花园和敕书阁结成一体,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院门前上书白底兰字对联一副,上联“南国无双地”,下联“西江第一家”。院门隐壁画有“鹤鹿蜂猴”巨画一幅,象征高官厚禄,宰相门第。绕隐壁登上三省堂,三省前后中三厅:前厅为客厅,面阔五间,三明二暗,四柱前伸,石阶五级,敞门而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