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汝南前往鄱阳和前往皖县,魏军的行军路线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从大别山的西南方向,往弋阳郡进兵,后者是从大别山的东南方向,往庐江郡进兵。因此说,贾逵与满宠的决定至关重要,一旦决策错误,势必会耽搁许多时日。好在二人皆是曹魏名将,十分赞同邓艾的分析,一致决定前往皖县。
只是从汝阴出发前往皖县,仍有八百里的路程。而曹休已经出发了两天,故而贾逵担心曹休马上就会在皖县遭到吴军的伏击。为了尽快赶到皖县,贾逵请满宠领着步卒与粮草在后,他本人则率三千骑卒与三千匹无人骑乘的战马先行一步,携带干粮,往西南方向疾驰而去。每名骑卒管好两匹战马,如此便可以通过来回换马的方式加紧赶路,而战马一旦不驮人奔驰,也能节省些体力,从而减少一些休息时间。
此番疾奔皖县,贾逵特意带上邓艾,想看看他是否还有独特的见解。而邓艾既怀建功立业,出人头地之心,又怎会畏惧沙场凶险,自然没有丝毫推辞。
好在邓艾年轻的时候参与屯田,亲耕农活,故而身体颇为结实,加上正当壮年,骑马疾驰尚撑得住。不过对于五十五岁的贾逵来说,这次赶路势必没有那么轻松了。
其实贾逵因为出身贫寒与性格耿直,本就遭到曹休的厌恶。当年荆州之战时,曹休更是担心贾逵抢他功劳,对其掣肘,却间接导致兖州刺史王凌死于关索之手,二人由此嫌隙更深。不过司马懿知道贾逵有君子气量,国事面前绝对不会计较私怨,故而向曹睿推荐贾逵来接应曹休。
正如司马懿料想的那样,贾逵为了曹魏,为了曹休麾下的四万将士,并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命三千骑卒全速前进,争取能在三天内抵达皖县。即便亲兵们怎样劝贾逵注意身体,贾逵皆不为所动。
就这样昼夜兼程,三千魏兵终于在第三日中午,临近夹石山口,总计赶路七百余里。就在贾逵命魏军原地歇马之时,南面突然有一名斥候疾驰而来,贾逵心中一惊,立刻命人上前询问,果然来的是魏军斥候。
“参见贾使君!”斥候一见到贾逵,顿时喜出望外,赶紧禀报道,“皖城出现大量吴军,大司马正领兵与吴军交战!”
“唉!吴军既做好万全准备,大司马仓促迎战,岂能有胜算!”贾逵顿时跌足叫苦。本就十分疲惫的他,情绪激动之下,脚步猛地不稳,几乎朝前跌倒,幸得亲兵们赶紧扶住。
“使君,我等不过三千兵马,如何能与吴军大队相争?”一名随军来此的偏将军忍不住对贾逵说道,“不如等后将军领兵到此,再与吴军交战!”
“不,不可……”贾逵却是艰难地摆了摆手,努力平复气息,想要说出自己的决断。
就在贾逵说话艰难之时,邓艾突然上前一步,略带结巴地开口道:“我,我军斥候尚能通风报信,足见吴,吴军并未派人堵死夹石山口。我,我军当务之急,便是趁吴军未至,先,先守住山口险要,保证出路。若等后,后将军兵至,吴军已然截断出路,困大,大司马于山道之中,数万之众进退不得,必为吴,吴军覆灭。那时我军虽多,但也,也难以相救!”
“……此言正是!”贾逵喘了几口气后,当下欣喜地称赞道。邓艾的见识果然厉害,能将他带来为自己传述重点,实在是正确的决定。
其实贾逵临行之前,也料到会有这等事情发生,便特意多带了许多旗帜。此刻,贾逵命前排骑卒尽皆持旗,迎风挥动,以壮声势,三千魏兵立即启程往南疾驰而去。
此虚张声势之法,当年贾逵曾在救王凌时用过一次,只是被关索识破。不过眼下形势所迫,贾逵没有其他选择,而且他也相信,不是所有人都像关索那般狡猾的。
而南面三十余里的夹石山口处,陈修率领的四千骑兵即将抵达。骑兵终究马快,且陈修知道截断退路事关重大,故而不敢耽搁,曹休提前派出去的两千魏兵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