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岳甚至列出来了广东四大望族:冼、霍、李、陈。 冼氏为南海望族,李氏在广东氏族志中高列榜首,霍氏为南海旧族,陈氏世泽绵长,邑称巨族。 二、三巨族把持冶铁,是冶铁业的又一特点。 如今主要是冼、霍、李把持的新局面。 而陈氏想要掺和进来,一直都在寻找合适的契机。 广东所铸造的大炮上常有“炮匠李、冼、霍”的铭文。 二、三巨族与官府勾结在一起,牢牢地控制住军器的生产。 对于官府来说,由少数巨族承包军器生产,也远比由众商承包易于监督控制。 但家族大作坊的主人,本身多是在任或致仕归乡的官僚。 霍韬是明嘉靖显宦,官至吏部右侍郎和礼部尚书。 他任官时,其弟兄家人凡生财之道,无不钻营。 李待问是广东佛山镇人,万历进士,崇祯时期官至户部尚书,其叔伯兄弟共八人当官。 他们致仕归乡后,与在家的兄弟结成一团。 有的改革炉冶,建立武装(忠义营),并倡议冶铁业每年捐银一百七十四两为其费用,用以保护产业。 有的修建铁商聚会的天后庙,凝聚人心。 有的铸炮筑栅,做好防备匪患的准备。 他们做的都是与冶铁有关的事情。 特别是李待问不能行走,告病二十八次后才被崇祯准许辞职。 回家的路上他情真意切的给崇祯写了一封免除三饷的奏疏,崇祯看完了很感动,但不予采纳。 如此为国为民的李待问,一点都不耽误自家赚钱,且推动李家成为佛山冶铁行业的魁首。 甚至李待问得捂着自家赚钱的门道,丝毫不给皇帝透漏。 就算大明皇帝天天为钱发愁,哪个当官的会选择跟秦良玉一样破家舍业的为过效力,她这种人在官场上是混不下去的。 你一个人高尚了,就显得我们庸俗了。 李家的这一大批官绅,无疑对李氏争夺广东冶铁业首屈一指的地位,起了决定性作用。 这类作坊的存在发展是与官僚势力紧密相联的,地方官府就是他们的后台。 他们从冶铁事业中积累起来的财富,最终又流向经营土地。 如冼靖以其赢余增置田产,就是他们的一个代表。 他们以最稳妥的生息形式——经营土地来保存积累起来的财富。 因此,这种作坊最集中体现了落后和保守。 望族既有大作坊,还有无数的田地。 贺今朝看着杨文岳写的汇报,忍不住点头,自古以来只有官商勾结才能把事业越做越大。 出来混要讲背景的! 无论是郑芝龙还是李待问,他们都是选择这么一条路。 草莽想要崛起,那可真是千难万难。 家中无人做官想要创业,纵然成了,也会被那些家里当官的人给想法子夺走,把你踢出局。 杨文岳提出可以利用陈氏的主动投靠来打压其余三家。 另外也可以利用广东李氏出身陇西李氏的缘故,稍加拉拢。 祖宗之地都属于锤匪,他们若是想要回乡祭拜,怕是不低头是不行的。 毕竟他们最注重的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