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都被文杏端走了。 顾定安陪着萧懿龄吃完了早膳,又用了盏清茶,便要去对面的金吾卫上值。 就在这时候,韩沉却忽然过来,在门外请见。 韩沉这时候过来,定是急事。萧懿龄将他叫进来,就听见他说:“方才早朝上,圣上宣布立三皇子端王为太子。” 短短一句话,可谓是平地惊雷。 不久之前,萧懿龄进宫侍疾时,还见到皇帝因为那一摞摞请立太子的奏折而发愁。却不想,短短几日,这储君人选便定下了。 而且,竟然是端王。 只是萧懿龄转念一想,立端王为嗣,其实也不奇怪。 当今圣上一共就三个儿子。 圣上没有皇后,便意味着没有嫡子,不必考虑嫡庶之别。三个皇子中,豫王暂且不提,襄王是出了名的不务正业,早就被众人排除在储君人选之外。 而这些年,端王早就贤名在外。他手里管着户部,刑部尚书钟涉也是他的人。多年来兢兢业业,勤奋好学,对外仁德善任、体恤下情,对内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对于朝廷政务也颇有见地。在朝臣们眼中,绝对是作为储君培养的上上人选。 而萧懿龄的一瞬间惊诧,则是因为他前不久刚刚被皇帝罚了三个月禁足。 但想起那段禁足的隐情,便也释然了。毕竟当初她就不认为,皇帝将端王禁足,是真的责怪厌弃他了。相反地,从当时的形势来讲,那可能还是一种保护。 至于端王的出身,他母亲谢贵妃素来贤德,这些年代掌凤印治理后宫,早已是皇帝得力的贤内助。 谢氏一族也是世族中难得的安分守己。谢绪楷至今都在国子监,做他清清静静的祭酒。谢绪楷的两个孩子,女儿嫁给了端王做王妃,儿子则是在端王身边做了多年伴读,如今也是为端王做事。 可以说,谢家早已是端王的一部分。 萧懿龄明白,皇帝虽然也不喜欢世家对朝政影响过深,但此疾早已深入肌理,想要去除,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既然暂时无法彻底去除,便只能与之共存,并尽力压制。 相比看起来清净无争的谢氏,大皇子豫王身后的赵氏则显得更加野心勃勃,甚至让皇帝隐约看到了一些驱虎吞狼之势。 可以说,被赵氏扶持过的当今圣上,是最了解赵氏野心的。是以,借弹压豫王,来抑制赵氏的势力蔓延,也是必然的选择了。 想通了这些,萧懿龄也明白了皇帝的选择。 只是,还有襄王…… 萧懿龄总是觉得,襄王并不像众人的刻板印象里那样碌碌无为。韩彬韩沉的存在就是证据。她也相信,对京城局势洞若观火的皇帝,不可能察觉不到这一点。 但她也完全摸不到,襄王到底在想什么,或者说,他对于那个至高之位究竟是有意无意? · 不论如何,圣旨既已宣读,太子之事已成定局。 中书省、门下省、礼部、宗正寺、太常寺等,全都一起忙碌起来,准备各项文书,还要祭拜天地,咸闻四海。就连弘文馆的人也都被借调去,做些誊写文书的工作。 萧懿龄心无波澜,冷眼瞧着端王一党的人得意起来,走路都是飘的。 尤其是刑部尚书钟涉。刑部最近刚解决了一桩难得一见的大案子,跟随了数年的主君又一跃成为太子,钟涉真真是扬眉吐气,好不风光。 只是,还没等这位钟尚书得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