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之大汉再起> 第一千两百零六章 这或许是偏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两百零六章 这或许是偏见(1 / 2)

刘闲看向蔡邕,微笑道:“说说你的看法。”

蔡邕道:“儒道虽然失之于迂腐,但其倡导的仁政思想还是颇有可取之处的。

比如前汉时候的文景之治,之所以大汉能够物阜民丰,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文景二帝的仁政实在功不可没啊!”

刘闲摸着下巴道:“嗯,现在许多儒生也是喜欢拿文景之治来说事。

不错,文帝景帝这两帝的时候确实把国家治理的很好,儒生总喜欢将这些成就说成是儒道仁政所取得的。

其实,这件事情恰恰是文景二帝在利益平衡上取得成功的经典案例。……”

蔡邕流露出不解的神情。

刘闲背着手看着大厅外面,道:“文景二帝的治理之所以成功,主要得益于两个政策,一是轻徭薄赋,二是整顿地方吏治。

那么问题来了,文景二帝为何要这么做,难道仅仅因为他们觉得这么做是实现了儒道的仁吗?

其实,轻徭薄赋,就是国家将利益让给百姓,而整顿吏治就是保证这样的行为不至于受到阻碍。

国家让百姓得到了利益,百姓温饱无虞,自然心中感激满意,满意了,天下自然安定。而安定的环境反过来又必然促进农业生产以及商贸活动,国家的赋税也就得以增加。

国家收入增加,便能够采取更多的对百姓有利的政策。如此产生良性循环,国家自然大治。这和仁或者不仁,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

儒道的仁,说白了,就是为上者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对下面的民众百姓施以恩典,将一种明明共存共荣的关系变成了君王对于百姓的恩赐。

这种观念其实非常危险,君王以及他们的继任者,并不容易看出其中的利害关系,觉得我今日既然可以恩赐于你们,明日便可以把这份恩赐收回去,收回去也是理所应当的。

这也是为何这些好的政策往往持续不了很久的原因。

所以要真正的治国安邦,不是要讲所谓的仁,而是要搞明白这其中的厉害关系!

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百姓们只会因为你能保障他们的利益才愿意追随你,而你的利益则是建立在百姓这个基础之上的。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根本就不存在谁对谁有恩惠。

所以执政者,必须千方百计为百姓争取利益,只有如此,百姓才会永远支持你,这样一来,你的统治便会稳若泰山了!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以为百姓所得都是出于你的恩赐而要百姓感激于你,双方共存共荣,谁也离不开谁,地位是平等的。”

蔡邕听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随即一脸惭愧地拜道:“主公慧眼如炬,属下实在惭愧!”

貂蝉看着刘闲的目光中,流露出无限仰慕的神情。随即提议道:“夫君刚才说的这些是否可以加入国学院的教案之中?”

蔡邕立刻朝刘闲投来请示的神情。

刘闲笑道:“老爷子你看着办吧。”

蔡邕躬身应诺,随即道:“若主公没有别的吩咐了的话,属下便告退了。”

刘闲道:“你去吧。关于国学院毕业生安排的事情,我会叫公台去谋划,相信要不了多久他就会把方案交给你们国学院。”

蔡邕应诺一声,退了下去。

刘闲走到门口,看着消失在大门口的蔡邕,脸上流露出思忖之色。

貂蝉走到刘闲的身边,禁不住感佩地道:“从来君王人主,莫不强调自己君权天赐,要百姓无条件的服从自己。也只有夫君才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刘闲呵呵一笑,道:“找各种崇高的借口把自己妆点成圣人,说白了不过是出于自私罢了!自私得想要独自占有这个花花江山,自私得想要所有百姓变成自己予取予求的奴隶!

他们想要一家子永远霸占这个大好河山,奴役这里的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