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姓李,如果不嫌弃,叫我李嫂吧。不怕笑话,清晨也看着了,我们家境如此,所以丫丫养成了胆小的性子。那次啊,也是真的走投无路,家里无油无米,我身子又不争气,躺在床上起不来。 丫丫着急啊,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才敢走那么远去京城。好在上天还是善待我们母女,遇到了清晨这么善心的人,给了她很大的鼓励。真是太感谢你了,我真怕她在外被欺负。” “嫂嫂可不能小瞧了她,回去莺儿还跟我夸她厉害呢。”顾清晨左右稍稍打量,问道:“这么久了,怎么不见她,人呢?” “她闹着去给菜地浇水,估计一会儿就回来。” 李嫂一边在炉子上烧着水,一边跟着唠嗑。 “也是清晨来得巧,这月中旬,我就打算带着孩子回娘家投奔哥嫂了。我这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回娘家,还有哥嫂在。如果我有个万一,那孩子也不至于连个吃饭睡觉的地儿也没有。”李嫂的话里,透出了伤悲。 “可不能说这丧气话,旁人千好万好,终究也是抵不过自个儿亲娘。” 妇人烧好了热水,泡好茶,给二人一人倒了一碗。 “丫丫自从那日回来,感觉都有些不一样了。也是我这当娘的没有本事,孩子跟着我受苦。” “嫂嫂不必如此说,能将她养到这么大,其中辛苦,我懂。” 没过多久,外面就传来了清脆的孩童声。 “我娘人很好的,我跟她说一下,看看家里有什么吃的,你不要害怕。” 李嫂出了堂屋,见了丫丫就说着,“丫儿,你看谁来了。”见着后面跟着的小孩儿,又问道:“这孩子是谁?怎么带家来了?” 丫丫看到顾清晨,顾不得回母亲的话,将手里的水桶往旁边一放,高兴地跑过来,“客人,客人,您怎么来了?” “我路过,想着你住在这,就顺道过来看看你。”摸了摸女孩的头,语气里是怜惜。 丫丫后面跟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儿,大约三岁的样子,亦步亦趋、摇摇晃晃地跟着。 “你后面跟着的是?” “是回来路上遇到的,一直盯着小黄狗嘴里的馒头,走路都是摇摇晃晃的,我想着应该是饿了,带回来给他点吃的。” 李嫂闻言,很是不忍,带着人回到屋子,就要去厨房看看,想弄些吃食给小孩儿。 莺儿道:“嫂子不用麻烦,我们带来的东西里有吃食。”说完,在带来的东西里翻了翻,将馅饼儿翻了出来。 小孩儿眼神一直跟着饼在晃,看到递到眼前的饼,接过就开始狼吐虎咽的往嘴里塞,噎得直翻白眼,还在不停地塞,看样子真是饿狠了。 丫丫赶紧给喂水,就怕人给噎坏了。 吃完第二个饼时,莺儿不敢再给了。“不能再吃了,一会儿再吃啊,一下子吃太多,会肚子疼的。” 小孩儿的眼睛,还是死死的追寻着饼跑。但是孩子很懂礼数,并没有去抢夺,只是直盯盯的盯着。 李嫂看着小孩儿,不忍,问道:“孩子,你怎么来的这里,爹娘呢?” “娘不在了,爹爹在哭,出门找不见娘。叔叔带我找娘找爹爹,坐马车走了好久好久,找不到家了,叔叔打我,疼,偷偷跑掉。” 李嫂和顾清晨闻言,这个“叔叔”,估计是人贩子。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孔槐序。” “你父母亲叫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