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日以来,京城一直隐隐笼罩着一层沉重惶惑的阴云。 皇上这场病起得十分突然,前一日还在兴致勃勃地与三五近臣饮宴,却不料第二日一大早宫里就传出了御体欠安、辍朝一日的消息,转过天来便又是辍朝一日,如此日复一日,群臣再也没在朝堂上见到过皇上的身影。 人心惶惶之际,掌理后宫的梅贵妃亲自迁入明光宫侍疾,一面以不得打扰皇上养病为由拒绝宗亲重臣入宫探视,隔绝前朝后宫不必要的勾连,一面事必躬亲地将皇上起居用药诸般细务管得密不透风,恩威并用、雷厉风行地镇住了明光宫不曾生乱。 十日后,皇后、史贵妃、宗正和多位亲贵重臣齐聚明光宫前,强烈要求面见皇上,梅夷光这才大开宫门,放他们进入寝宫,查看皇上的病情。 直到此时,众人这才惊讶地发现,短短数日不见,原本英明神武、神采奕奕的皇上竟已落到了口不能言、身不能动,只能躺在床上,每日生活皆须仰赖人手的境地。皇后与史贵妃大惊色变,直奔到床前流泪,宗正与亲贵重臣一个比一个面色沉重,传召了御医前来问话,御医只道皇上此症乃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以致脑脉痹阻,只能徐徐调治,至于何时方能痊愈却不好说了。御医将话说得十分隐晦,但在场众人都听懂了——皇上这病怕是治不好了,眼下只是延着时候罢了。 梅贵妃独自支撑了这些时日,这才当着皇后宗亲与大臣们淌下泪来,满面哀戚地诉说了这几日来发生的事。当日饮宴结束之后天色已晚,皇上便未召寝,独自回到明光宫歇下。谁知到了半夜,明光宫里突然有人来绍圣宫向她禀报,说皇上突发急病。她大吃一惊,立即遣人火速去请御医到诊治,同时亲自赶往明光宫查看情况。 待她赶到皇上寝宫时,皇上尚能言语,但甚觉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见她来了便吩咐不要小题大做、惊动前朝后宫,先命御医诊治几日再说,而后就陷入了昏迷,再次醒来就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因此,前几日她封锁明光宫、隐瞒皇上病情、隔绝亲贵众臣探视,都是遵照皇上的旨意办事,是为了维护朝堂安稳而采取的无奈之举。 梅贵妃这番话说得固然丝丝入扣,并无于理不合之处,但她先前的种种作为实在可疑,在场众人自然不能轻信。于是,宗正召来了当夜在明光宫值宿的宫女内侍和鹰扬卫,当场审问当时的情况,一一审问下来,他们所言虽不尽相同,但可以相互印证,的确与梅贵妃所言并无抵牾之处。梅贵妃又剖白了一番自己母子宠辱祸福皆系于皇上一身,绝无谋害皇上的动机,合情合理、声情并茂,众人才信了她确是一心为了皇上安危和朝堂安稳着想,并非包藏祸心、欲行不轨之事。 审过了皇上发病的情由,便该安排接下来的事了。因为皇上昏迷前并未交待前朝后宫之事如何处置,众人便在明光宫共同商议一番,定下了规矩,自即日起白天由所有妃嫔轮流到明光宫侍疾,晚上则由精通医术、细致妥帖的梅夷光一人包办,而朝堂政事则暂由右相率领各部尚书一起商议着处理。 如此过了月余时间,前朝后宫、市井乡野倒是一切安稳太平,并没生出什么乱子来,然而惶惶不安的情绪却一刻不停地在暗地里持续蔓延——皇上病重、太子暗弱、襄王势大,当年皇位之争带来的血案,是否又将再次重新上演?这一次,又有哪些曾经的王公豪富即将跌落尘埃,哪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即将鸡犬升天、青云直上?普天之下,无论官员、贵胄、世家、巨贾,俱将目光投向了京城,观望着那不知何时落下的暴雨雷霆。 后宫,定更的梆子响了两声,梅夷光准时来到明光宫,与下午侍疾的甄美人交接。 这位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