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贾政领着贾琏、贾宝玉在小书房招待的林如海。 虽然贾政和林如海日常也有书信往来,但以古代的驿信水平,新闻到手都变旧闻了,而且经手人多,也很难谈些什么。 不过毕竟自家人,虽见得少,来往少,大家天然的就亲近一些,也没那么多繁文缛节,这里特指贾赦。多年未见的妹夫上门,这人一如既往的没骨头般瘫在椅背上闭目养神,也不知昨晚的节目是有多丰富,林如海估计也早就习惯自家大内兄的作派,见怪不怪,反倒是贾琏和贾宝玉有些坐立不安,时不时看看坐没坐相的老父亲(大伯),多少觉着有点丢脸。 “妹夫,这次激流勇退实乃好事,翰林院清贵,事又少,在这多事之秋是再好不过的去处。”贾政是真心觉得翰林院好啊,要不是他文化水平不够,他也想去。 林家不同荣国府,祖上虽是列侯,但到林如海这代早无爵位可袭,是科举出仕的,算书香传家,再者家里几代单传,累积的财富不说富可敌国,也是家财万贯,子嗣又只有林黛玉一人,尚未成家,毫无负累,完全可以独善其身,没必要在两淮盐政的漩涡里折腾。 “圣人厚爱,此次能去翰林院也是我所愿,”林如海摸着胡子笑道,脸上毫无从热灶去冷衙门的失落,反倒看起来一脸的轻松。 “是我多虑了,如海通透,我所不及,”贾政笑道,他就怕对方想不开,一心记挂着要重整祖业。 林如海摇摇头,感叹道,“非我通透,这次实乃侥天之幸。我自牙牙学语便开始读书,从学数十载,可说手不释卷,这次垂危之际,扪心自问,若侥幸苟活,世事已历,余生何如?若能把生平所思所想所见整理一番,传于后世,就不枉此生了,所幸上天厚爱,不忍我骨肉分离,又给了我机会。” 贾宝玉听得心有触动,既为林妹妹高兴,又有说不清的感悟。早前他听得父亲说过读书为明事明理,但身边总无榜样,这还是第一次有长辈仕宦出身却立志著书的。贾政没注意自家儿子,他见林如海是真想开了,便不再关心这个,转而问道,“如今接替的可是徐彦?” 两淮局势复杂,盐政又是税收田赋外的一个大头,历来都是非圣人心腹不可。盐政有两个重要职位,盐运使和盐政御史,御史是监察盐政的,并不直接管理盐政,直接管理的是盐运使。早前盐运使已换了当今的人,这次接替盐政御史的更是当今奶兄弟,当今对盐政的重视可见一斑。 “如海在扬州可听得税改一事?” “略有耳闻,听得这事尚未落地,”林如海看向贾政,问道,“内兄以为这次接替和盐政相关?”见贾政点头,思索片刻道,“不无可能,历来税改涉及盐课不在少数,如果这次真履亩而税,田赋便将就此定下,不可轻改,如遇朝廷大事,稅入需增加,商稅必不可轻忽,盐税又是商稅大头。不过现在地方亏空严重,尤其江南部分州县已有透支未来三十年稅赋的,盐政尚算稳定,所以是为着税改,还是为着查税,也未可知,可能二者兼而有之。” 贾政知道江南亏空,但不知如此严重,闻言不禁咋舌,“江南亏空已到如斯地步?嘶,甄家的胆子也太大了!” 甄家是江南豪强,当年上皇还是皇子时,甄太妃入其后院,据闻嫁妆延绵了江面数十里,出动的楼船、宝船不下百架,各盐商巨甲为着这个把盐运都停了大半个月,整个江南江面为之一空。后来圣眷日隆,前后四次接驾,那时谁家提起甄家不得感叹一句江南王,又甄家最爱抚老悯弱,同族来投奔的,或邀请住下,或资助一二,据闻它家旁边专门有条街用来安置远近亲们,不少还是阖家来投,加之建桥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