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何城放衙回来,在晚食时径直将一张纸条递与诸晴。 诸晴一怔,继而恭敬的接过字条,面带犹疑的打开。 在看清字条上写的内容后,诸晴轻笑一声。 何如好奇的看向字条,只见这上边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 他暗道:莫非兰茵一家来头不小? 待他仔细看清楚后,更加摸不着头脑。 因为这纸上皆是颇为眼熟的短句,好多句子都是重复的格式,只做了个别字的修改。 无论如何,这看起来与诸晴所问完全无关。 他茫然问道:“这是什么?” 诸晴坏心笑道:“你觉得这是什么?” 何如又仔细看了看这些句式,犹豫不决道: “这是诗经吗?” 诸晴颔首,正要解答,却被何城打断: “食不言。夜间房中私聊去。” 诸晴这才想到那位管理户籍的官吏用这种方式作答,便是为了遮掩一二,当众聊这些确实不该,便应了一声,乖乖吃饭去了。 徒留何如在那儿抓耳挠腮,一头雾水。 . 待用完晚食,回了房,不等何如开口,诸晴便道: “那些句子确实都是诗经里的。” “那个户长写诗干嘛?你不是问他兰茵那家的户籍之事吗?”何如问道。 诸晴看了眼跟在身后的芳絮,芳絮乖顺的退了出去,并将门带上。 等脚步声走远后,诸晴展开那张字条,道:“你也知道我向户长索要户籍,这件事不合规矩吧?” 何如颔首。 “我直问无妨,可他若答了,叫人知道后,这便是他的问题。”诸晴又叹道: “我本以为他聪明些,便会口述于公爹,这样不留痕迹,也不易落人口舌。” “可这位户长真是大才,竟以此作答,不日定能鱼跃龙门。” 何如听见诸晴这样夸赞一个素未谋面的小官,醋溜溜的说: “他不就写了三首诗吗?” 诸晴听出他言中不服之意,笑道:“他可不是胡乱吟诗作答的。” 她指着这三首诗的第一首,道: “这首《邺风·北风》,讲的是因时局险恶,一位躲避战祸的逃亡者,号召朋友同奔远方。” “这是在回我问的‘来历’。” 她又指向第二首,道: “这首《召南·鹊巢》,你也许没背过,但出自这首诗中的‘鸠占鹊巢’一词,你一定听过。” “鸤鸠将卵产于鹊巢,让鹊替自己养大幼鸟,这便是在隐喻兰茵一家隐瞒的秘密。” “我们今日已发现那个明显不同于大安子民的孩子......” 诸晴一顿,又喃喃道:“养育......” 她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何如问:“怎么了?” 诸晴缓缓摇头,那只是她心中所思,不足与他人道,便对何如道: “无事,你再看第三首诗。” 诸晴默念了一遍第三首诗,又忍不住轻笑一声。 何如读不明白,只好焦急的看着诸晴。 这首诗是《郑风·将仲子》。